《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石矶娘娘,以颠覆性的形象登场——她不再是传统神话中阴狠毒辣的反派,而是一个宅家爱美、自信幽默的“胖女孩”。

面对劫难,她的反应令人惊叹:“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句台词,不仅是对挫折的调侃,更暗含了心理学中情绪ABC理论的核心——决定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矶娘娘的“情绪ABC”。


01

石矶娘娘的“心理密码”——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认为:

A(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如石矶被哪吒攻击;

B(Belief):信念系统,即对事件的解读,如石矶的“留得青山在”思维;

C(Consequence):情绪与行为结果,如她的乐观与反击决心。

一般我们常将情绪归咎于事件本身(如“被哪吒打惨了,所以愤怒”)。但情绪ABC理论指出,真正主导情绪的是B(信念)。例如:

  • 消极B:若石矶抱怨“为何偏偏是我倒霉”,则可能陷入自怜;

  • 积极B:她选择将劫难视为“东山再起的契机”,从而激发斗志。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无法控制事件A,但可以重塑信念B,从而改写结果C

02

石矶娘娘为何值得学习?

1、接纳现实,拒绝内耗

石矶娘娘跟魔镜的互动看似荒诞,实则是对外貌焦虑的戏谑解构。她坦然接受自己的外形,甚至以此调侃内卷时代的审美标准。这种自我接纳,正是情绪ABC理论中理性信念的体现——不因外界的否定而动摇自我价值

2、逆境中的“认知重构”

被哪吒重创后,石矶娘娘没有沉溺于“受害者心态”,而是迅速调整目标:“臭小子给老娘记着!”这种将挫折转化为动力的思维,与心理学中的成长型思维不谋而合——将失败视为反馈,而非终点

03

如何成为“石矶娘娘”?——情绪ABC理论的生活实践

1、识别“非理性信念”

埃利斯指出,诸如“我必须完美”“世界应该公平”等绝对化要求,会加剧情绪困扰。若石矶执着于“必须保持完整山体”,则可能陷入绝望。

2、重构B:从“为什么是我”到“我可以如何”

消极B:“我被毁容了,人生完了!”

积极B:“我还有碎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行动导向:用C反哺B

石矶的乐观信念(B)驱动她谋划反击(C),而行动成果又能强化积极信念,形成正向循环。

Tip

石矶娘娘的故事,是一堂生动的情绪管理课,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是重构看待世界的方式。心理学家建议,当我们在职场挫败、生活压力中挣扎时,不妨学她问一句:“魔镜魔镜,我现在能做的最酷的事是什么?”——答案或许就藏在信念B中。

正如电影所隐喻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命运的本质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这个可以由我们自己把握

编辑:奚宇轩

资料: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