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日前开启任内首次海外之行前往欧洲。此次出行,海格塞斯一系列举动和言论引发关注。
海格塞斯在德国斯图加特的记者会上,一边大肆渲染来自中国的“外部威胁”,声称中国“野心勃勃”,对世界的看法与美欧不同,还无端指责中国“意图险恶”,不仅在周边地区,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也有其所谓“不良意图”。可另一方面,他又强调特朗普政府“不想与中国开战”,称特朗普一直是“和平总统”,美国在其领导下不想与中国爆发冲突,同时又说要以实力求和平,做好威慑准备。
海格塞斯还透露,他与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保持着密切联系,准备邀请马斯克团队进驻国防部,着手梳理解决官僚机构冗余问题的计划。他直言国防部总部存在浪费、冗余和人员超编的情况,还拿国防部推动的一些气候项目举例,称国防部的职责是威慑并打赢战争,而非应对气候变化等,要寻求提高效率的方法,包括武器系统采购方式等方面。
海格塞斯(资料图)
对于海外美军部署问题,海格塞斯表示,国防部会对全球兵力部署进行审查,但目前还没有削减部署的计划。在德国期间,他与美国欧洲司令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的高级军事领导人进行了会晤,之后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和英国主持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他不仅推动达成结束俄乌冲突的“快速和平协议”,还敦促北约盟友将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5%用于国防开支。
几乎同一时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发表了“中国专场”演讲,这是中方首次在该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足见中方态度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也体现出中国全球影响力稳步上升。
王毅外长在会议期间,与哈佛教授等进行了会面,在国家层面也相继会见了德国外长、乌克兰外长和奥地利临时政府总理兼外长等人。在接受媒体关于中美关系的提问时,王毅外长明确表态,中方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同美国构建稳定、健康且可持续的双百年关系,找到两个大国在新时代下的正确相处之道。
但王毅外长也用强硬的话语给美国划了红线,表明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遏制中国,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坚定反击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发展权利。这既是给未来不确定性的中美关系定调,也是为接下来有可能上演的中美代表会面定调。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资料图)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优先”再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且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曾与中国爆发“贸易战”。在他重返白宫后,行事风格夸张且难以预测,必然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冲击。有一点可以确定,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措施推行完,以及俄乌冲突走向结束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他的头号目标,即便未来有新总统上台,这种针对中国的趋势或许也难以改变。
之前拜登在任内嘴上说美国对华政策目标不是打压和遏制中国发展,而是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把中国当成所谓国际秩序“破坏者”,但实际上美国却从贸易、制造业、政治、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目的就是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因为美国作为规则制定者、舆论掌控者和财富收割者,不愿看到有国家挑战其地位。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一场圆桌讨论时也指出,亚洲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已经从曾经被视为“道德合法性”的力量,变成了类似于“收租的房东”。黄永宏还举例说,过去60年,自约翰·肯尼迪总统发表就职演说以来,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基于一种“道德合法性”,即暴政(殖民统治)不会被铁腕暴政所取代,可如今美国形象已从解放者沦为横冲直撞的搅局者,最终变成坐收渔利的包租公。
特朗普(资料图)
黄永宏提到,特朗普上一次执政时引发的贸易争端,使得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至2019年间下降了差不多10% ,欧洲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其实际GDP从3.5%降到了0.4%左右。他认为,美国正全方位发起新一轮关税攻势,所有国家在贸易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贸易和安全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贸易依赖关系变化,安全联盟也可能会跟着改变。
新加坡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一样,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试图在作为重要安全伙伴和投资来源的美国,与作为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中国之间保持平衡。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做法和态度,不仅让中方明确表明立场,划出红线,也让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国家察觉到了变化。美国若继续不顾他国利益,推行单边主义政策,破坏国际秩序,最终恐怕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也会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倡导合作共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也赢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和尊重。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以及美国在国际上的角色转变,都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