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俄乌打了3年,俄军已经发射战术导弹,累计成功命中过超1400个目标,再次说明了乌克兰战场的惨烈程度远超外界想象。
眼看俄乌和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俄军却骤然加大了在战场上的投入,其目标不言而喻,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让乌克兰投降。
【俄军导弹】
相比于战争初期的“你来我往”,现在的战场上,俄军俨然掌握了主导权,而这背后离不开其手中的“神兵利器”。
其中在战场上取得最多战果的,就是让乌军难以招架的“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
这类导弹不仅射程远、精度高,还能灵活打击乌克兰的重要设施,如此精准的打击能力,使得俄军在遥远距离之外就能提前压制乌军的反击。
不过,再好的武器也是需要搭配好的战略规划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在这场冲突初期,俄罗斯军方果断地选择了迅速推进并包围重要城市的战术。
这种策略不仅让对手措手不及,也在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优势,通过持续不断的炮火覆盖,俄军稳步削减乌克兰军队的活动空间,以逐步削弱其战斗力。
当然,战争从来都不是只靠前线厮杀,物流和补给往往是在长时间冲突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乌方的优势越来越小】
对于俄军来说,即便面临不少挑战,他们还是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物资供应顺畅。充足的弹药、燃料保障了俄军能够持续保持作战状态。
此外,在国内舆论和阶段性胜利的双重支持下,俄士兵们普遍保持着高涨的战斗意志。这样的一支军队,自然愿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殊死搏斗,形成了强大的心理战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方高层也开始频繁地表态,喊话乌克兰尽早开始谈判甚至主动“投降”,其中蕴含深刻的政治考量。
第一层考量,这可以塑造俄罗斯相对正面的国际形象,其次,此番喊话无疑是在乌克兰政坛投下了一枚“心理炸弹”。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部压力,乌克兰政府内部势必产生分歧,这样的局势发展无疑增加了俄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冲突结束后更激烈的博弈或将继续进行】
更深层次的考虑,在于俄罗斯方面意图降低战争的成本,战争机器的运转需要消耗巨量的国力和财力,俄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快结束冲突,以避免继续消耗资源,特别是在国际制裁如影随形的背景下,俄方自然不希望被经济问题拖垮。
当然,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的解决,即便在战火熄灭后的和平建设期间,乌克兰也将面临艰巨的经济重建任务,而俄方和北约国家之间的博弈,或许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