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游新闻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检校合作规范化、系统化发展,以高质量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20条具体意见。
《意见》要求,以深化检校合作协同育人为重点,常态化推进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加强人才交流互聘。健全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与检察机关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加大法学专家到检察机关挂职力度。深入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助力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积极推进在高等学校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相关课程,推动省级检察机关与法学院校全面建立“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健全法学理论导师和实务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常态化接收法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实践制度。加强涉外检察人才培养。协同推进检察学学科专业化建设。
最高检政治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最高检与法学院校在开展人才交流培养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开展协同育人。联合21所高校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并每年接收30名左右法律实习生;二是深化理论研究。围绕检察研究基地建设定位,合作共建研究基地36家;三是拓展实务合作。聘任92名专家学者为最高检新一届专家咨询委员,定期接收专家学者挂职;四是强化教育培训。开展“法学名师进检察”活动,常态化邀请法学名师走进检察系统授课。
据最高检政治部负责人介绍,最高检注重把法治实践、检察实践对于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向前传导。2024年9月23日、10月15日,应勇检察长带头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多位院领导、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赴高校授课、调研。2023年10月至2024年底,最高检共组织高校授课220场次,听课法学师生22000余人次,帮助广大法学学生从法律文本走向法治实践,促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检校双向奔赴的另一面,最高检协调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研究机构推荐的106名教师作为首批“法学名师进检察”师资参与检察系统授课。自2024年以来,已为各地检察机关协调18所高校法学名师授课86次,培训人数达3.1万余人次,助力提升检察人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最高检将积极推动更多高校将检察实务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检察学理论研究,推动设置检察学专门课程,不断建设中国特色检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最高检将会同教育部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检校合作的管理指导机制,最高检政治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筹指导全国检校合作工作,建立检校合作工作情况年度报告机制和会商机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在人员挂职、教学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政策性举措,加强对中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指导援助,为高质效推进检校合作工作提供保证。”最高检政治部负责人说。
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