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现在把脸对着手机做动作,一会儿认证就完成啦!”2月23日,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园丁社区,网格员正耐心指导72岁的蒙古族老人乌云其其格通过手机完成养老资格认证。这个居住着10个民族5208人的多民族社区,正以“五心互嵌”模式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组织互嵌聚民心,架起民族融合连心桥。园丁社区创新打造了“红石榴”党建品牌,通过“365”常态化教育模式,让民族团结理念浸润人心。党群服务中心内,民族团结书画室翰墨飘香,乌兰牧骑小剧场歌舞飞扬。小区里的“民族团结议事亭”成为居民共商共议的温馨角落,2024年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4次、主题党日12次,组织民族政策宣讲39场,覆盖各族群众2000余人次。420名在职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双服务双报到双融入”中架起党群连心桥。
服务互嵌暖人心,织密民生保障幸福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的“石榴籽”窗口,累计办理民生事项529件;“桑榆香厨”助老餐厅飘出暖心饭香,适老化改造让特殊群体感受关怀;“红石榴便民集市”开市13场,青苗学社、公益课堂惠及1360余人。社区创新“微心愿”认领机制,整合包联单位、社会组织资源,完成118个群众心愿。在园丁社区,各族居民既是服务对象,更是治理主体,共同编织着互帮互助的温情网络。
治理互嵌践实心,构建和谐共治新格局。3个网格、11名专职网格员构筑起精细化治理体系,三官两师、家庭医生等专业力量下沉网格,累计走访特殊群体家庭230户次。“多多议善”协商平台让各族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角,30余场议事会解决了电梯扶手安装、单元门改造等民生难题。40个电动充电桩、15个新能源桩、4个旧物回收箱的落地,见证着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文化互嵌筑同心,绽放多元一体并蒂花。党群服务中心里,56根枝干组成的民族团结树见证着文化交融的硕果。“红石榴艺术团”的各族成员用歌舞传递深情,《故乡的奶茶》的旋律在社区回响;非遗手工坊里,蒙古族刺绣与汉族剪纸相映成趣;“石榴节”“健康节”等特色活动中,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形成了“节庆同过、文化共赏”的生动局面。
社会互嵌促连心,打造互融共生生态圈。居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展陈角”讲述着共同记忆,蒙古文书画作品装点着文化长廊,哈斯朝鲁捐赠的“报刊墙”成为知识共享空间。针对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暖新驿站”,让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在休憩中感受社区温暖。8场共驻共建活动联动驻区单位、爱心企业,构建起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幸福共同体”。
从网格员指尖的智慧服务到议事亭里的民主协商,从非遗工坊的文化传承到“暖新驿站”的温情关怀,园丁社区以“五心互嵌”实践诠释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在这里,1903户家庭用点滴行动共同浇灌着民族团结的“石榴园”,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绽放绚丽光彩。正如居民叶英所说:“我们不仅是邻居,更是携手同行的家人。”这是对园丁社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佳注解。(记者 郝雪莲 实习生 刘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