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军舰在公海演习,澳大利亚不仅破防了还公然指责中国行动“缺乏透明度”。
23日,我国国防部直接回应,时隔2日的发言彻底让澳大利亚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那么澳方为何炒作此事?中方又是如何回答的?还有潜藏在中澳过招背后的又是什么?
近来中澳双方上演了一场“激烈”的隔空交锋,而风波的起点是解放军海军编队21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海岸附近的公海上,举行实弹演习。
按理说这一场演习并无不妥之处,首先我国出现的位置是国际水域,其次我国本身就有远海演习的权利。
但很显然澳大利亚并不这么想,在中国导弹划破天际时,澳大利亚政客却开始展现“表演天赋”。
不仅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指责我国演习“缺乏透明度”,外媒更是选用“中国军舰距悉尼仅150海里!”之类的标题夺人眼球!
但问题在于澳方的炒作根本毫无道理,22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已经表示根据国防部的说法,中方此举完全遵守国际法。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
这一表态意味着我国没有侵犯澳领海,且针对海事活动已经做出通知两大事实,可谁又能想到澳国防部依旧对中国“反咬一口”。
澳防长马尔斯以所谓中国通知的“不够及时”当成理由,宣称让澳航空业“很不安”。但被问及怎么迟了的时候,他却说不出来。
所以在沉默了两天后,我国防部终于忍不住对澳“奇葩”行为做出回复,在外交层面展开激烈过招。
根据国防部的说法来看,澳方言论纯属“胡言乱语”,既然中国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澳方“心知肚明”的炒作就是“无理取闹”。
对此中方还运用了“深感诧异、强烈不满!”等严厉词汇,表明中国态度,并指出澳方目的就是借此炒作“中国危胁论”。
至于为何会在现在出现这场而这场“隔空博弈”?其“伏笔”早在2月13日就已埋下。
当日,澳空军一架P-8A“海神”巡逻机关闭应答器,以30米超低空突袭方式逼近西沙群岛。
对此我军南部战区立即出动歼-16战机拦截,在无线电警告无效后,果断发射热焰弹将其逼退。
耐人寻味的是,澳方事后绝口不提自家军机违规闯入他国领空,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中方“危险拦截”。
这种“恶人先告状”的套路,其实已经证明了中澳关系不断陷入“过山车”状态的现实问题。
翻开中澳关系史,就像看一部曲折反转的电视剧一般,足够“反转”:2020年澳情报部门突袭中国记者住所,中澳自贸协定险成废纸。
同年莫里森政府强行碰瓷中国,中国暂停澳牛肉进口,随后又禁止了澳大利亚其他产品的进口,比如龙虾。
这样的情况自然对澳大利亚影响斐然,这期间澳大利亚曾多次派出外长等高层访华,释放善意,才好不容易在去年年底重新把澳大利亚岩龙虾运抵上海,重启两国龙虾贸易。
但没想到才三个月不到,澳大利亚又开始了“反复横跳”,究其根本正是因为澳大利亚政坛本身有着“分裂”的意识形态。
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在经济上较为依赖中国,以去年为例澳对华贸易就占据整体GDP的7%,可以说离开中国澳经济必将“开倒车”
2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与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在五角大楼举行会晤。
与此同时在安全方面,澳大利亚同样离不开美国,且不说“奥库斯”这种涉及核问题的组织,单说《澳新美安全条约》就是直接写入宪法的条款。
所以澳大利亚才不得不表现的如此具有“撕裂感”,并在近年达到峰值。只不过中澳博弈就真的只是中澳博弈吗?
或许在大国棋局之下,我们可以看看此次中国由055大驱领航的海军炮口,到底“击中”了谁的霸权焦虑?
在军事层面,曾有智库预测美国准备在澳大利亚3个地点部署B-21战略轰炸机,目的在于可以“辐射”中国领空。
经济层面:像是我国曾一度大举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2023年中国从澳进口商品中“矿产品占比就高达81%”。
中国买走澳洲78%的铁矿石,所以美国就拿出《矿产安全伙伴》意图“截胡”供应链。
当然还有外交层面,虽然澳总理声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转头就只能跟随“大哥”通过涉台法案。
可以说,中澳博弈多少有一种中美博弈缩影的感觉,只可惜在这种境遇下,最难受的还是澳大利亚本身。
而且这种难受不仅反馈到澳民众和相关企业身上,同样会反馈到澳军方身上。
当澳大利亚P-8A飞行员冒险偷拍中国岛礁时,他们不会被告知055大驱的鹰击-21导弹速度达6马赫,拦截窗口仅有15秒 。
当澳方考虑加强驻澳美军部署时候,他们不一定清楚我国火箭军的东风-26,射程足以覆盖达尔文军事基地。
可以说军事依赖美国的情况下,对华反复横跳不一定能让澳大利亚做到足够安全,但对华无端挑衅却一定会让澳经济受到重创。
时至今日,我们也希望一些澳洲政客在提及涉华问题之前,先回想一下过去几年的感受如何再做决定。
而面对我国海军的正常演习,澳方也确实不必过度担忧,因为中国向来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外交原则,霸权主义和军事威慑从未出现在我国字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