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王毅出访欧洲十天,助力中国外交闪转腾挪。决胜千里,王外长刚刚动身返回,德国大选结果出炉,第一时间验证了他对欧洲局势的最新判断。
倘若概括这段时间的国际形势变化,没有比“乱”字更合适的说法。百年未有之变局的纷乱大势下,王毅做出了什么判断,又是如何通过德国大选验证的?对于愈发纷乱的时局,中国又拿出了什么应对之策?
“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对华政策势必趋向理性与务实。”刚刚从欧洲回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便一锤定音,在欧洲未来对华战略上,做出了最新判断。
确实,欧洲最近很不好过。
过去三年,它们在拜登政府的蛊惑下,对俄罗斯喊打喊杀:又是外交制裁,又是贸易禁运封锁。军火、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基辅,支撑泽连斯基和普京打擂台,彻底得罪了莫斯科。
如今,特朗普重新掌舵美国。出卖乌克兰的同时,他还与俄罗斯眉来眼去,上周的所谓“和平谈判”中,更是直接将欧洲踢下谈判桌。
本来嘛,欧洲可以凭借着地缘优势,既享受美国的庇护,又得到俄罗斯廉价油、汽资源,在当时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踏踏实实过好日子。
可现在,他们不仅主动抛弃俄罗斯,回过头来还被美国放弃,可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时至今日只能靠自己。然而事实证明,靠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应对美俄“单独开小会,把欧洲摆上餐桌”这一情况,马克龙召集欧盟诸国齐聚巴黎,商讨对策。然而,随时可能面对“美俄夹击”的欧盟,却没能如他期望的那样拧成一股绳,反而在援乌方面出现了重大分歧。
俄乌开战以后,英国是第一个访问乌克兰并且施行援助的国家。他们是最坚定的“主战派”。前些时日,其首相斯塔默甚至公开喊出“必要时刻,英国会向乌克兰出兵”的宣言。
相比之下,德、法这两家欧盟领袖的态度,则要软很多。除了勉强同意在未来加大对乌克兰的军援投入之外,它们再无任何表示。
自己内部都乱成了一锅粥,欧盟还谈什么保卫乌克兰,靠英国的孤军奋战?可根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整个英国的现役兵力只有七万三千人。别说抗衡美俄了,单拿出一个俄罗斯来,这点兵力都不够普京塞牙缝。
英国一腔热血有心无力,德法实力最强软弱不堪,欧盟注定无法成事。要想继续战略自主?放眼世界,只有拥抱中国。
王毅正是看到了欧洲“左右为难”的窘境,才做出了“欧洲外来对华政策,趋于务实”的判断。而随着日前德国大选结果的出炉,王部长的“火眼金睛”再次得到了印证——
默茨领导的保守党赢得了德国大选,尽管它们的得票率不及预期,但从结果来看,说一句大获全胜,是不过分的。
极右翼,是这场大选中的另一大赢家,魏德尔领导的选择党,得票率逼近21%,稳居第二。
而纵观这两个党派的执政理念,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中国。
赢得大选的默茨认为,德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重整欧洲防务,应对威胁。”所谓“威胁”指的是美俄无疑。那么与中国走近,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而在支持率上紧随其后的魏德尔,则早就亮明了态度。“改善与中国关系”一直是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面对德国随时可能递过来的“橄榄枝”,中国会怎么处理呢?一场军演,足以表明我们的态度。
2月21—22日,由055型驱逐舰遵义舰领衔的中国海军编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附近的斯塔曼海域,连续进行了两场实弹演习。一方面,接连两天的实弹演习,可以视作对澳、新两国的“还击”——
前些时日,澳大利亚联合美日菲海军,在中国南海耀武扬威;新西兰“不甘示弱”地干涉南太岛国库克群岛内政,想要阻止该国元首访华。
这两笔账,中国算是还了。用真枪实弹的方式,告诉两国“放老实点。”
另一方面,中国也借着这次演习表明了态度:中国专注自身,对欧美的“政治游戏”没有半点兴趣。如果德国诚心诚意与中国合作,那自然是“朋友来了有美酒。”但如果等来的是虚情假意?那不好意思,敌人来了,我们不仅有猎枪,还有严阵以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