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邱 风
如果你认为手机NFC功能只是用来刷公交卡或快捷支付,那你真的需要注意了。因为骗子已经盯上了这个便捷功能,将它变成偷走你银行卡存款的“提款机”。只需几步操作,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就可能在你眼皮底下被刷走。
从媒体披露的多个案例看,手机用户被骗,损失严重。用户被骗,罪魁祸首无疑是骗子,他们精心设置骗局,通过伪装正规身份、远程操控制造恐惧感、伪造“成功取消”信息转移注意力等手段,一步步引诱用户入坑,最后通过用户使用手机NFC功能实施盗刷。
手机NFC功能频频沦为骗子的“帮凶”,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民生命题。应该说,NFC技术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不小心”,手机“碰一碰”钱就没了,也不免让人困惑,究竟是骗子太高明还是NFC功能设置存有漏洞,抑或兼而有之?
当前,NF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支付、移动支付、数据传输、门禁管理、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越是应用广泛,越需严肃对待,尽可能提高防范能力,避免被骗子利用。比如,在应用程序和支付系统上应尽快查缺,并及时补漏。
遏制通过NFC功能盗刷乱象,既需要依法惩治诈骗分子,提高震慑效应,也需从技术升级、监管水平提升和强化用户认知等方面加以防范。比如,所谓的“碰一下”支付,能否保证万无一失?有网友认为,对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并不掌握NFC功能的工作原理,往往落入默认设置的陷阱,对“碰一下”支付缺乏基本的戒备,很容易被骗。
广大用户也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面对各种诱导,保持定力。比如,警惕“客服”来电,拒绝屏幕共享,特别是慎用NFC功能,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谨防被盗刷。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
诈骗分子确实怙恶不悛,应该受到严惩。但如何为支付安全加一把更可靠的“锁”,如何减少滥用触碰支付场景,如何强化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等,都需要再加把劲。
NFC技术并无“原罪”,但是,便捷的NFC功能被骗子所用,导致用户的手机成为骗子的“提款机”,则不能不让人忧心。严防便利化为陷阱,绝不容技术衍生为骗子的新型诈骗工具。确保NFC技术发挥应有的正向作用,提高用户的安全感,“碰一碰”才能“碰”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