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名观众观看中国男篮比赛。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林炜航 郑志鹏 实习生 高梓涵)2025年不是国际上的“体育大年”,但深圳是。

“有票吗”“还有票吗”……这个春节,对于许多深圳人来说,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买到一张门票,进入体育馆、足球场,近距离欣赏国乒、男篮、U20国足竞逐亚洲最高舞台。

“全国的体育记者都在深圳了!”来自北京的一位老记者幽默地说。这一天,他连轴转,在深圳跑完了乒乓球、篮球、足球亚洲杯(预选赛)三大赛场。

“中国篮球的重要时刻,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深圳。”这是中国篮协副主席徐济成的话。

“我从业了40多年,深圳亚洲杯是我认为最好的乒乓球赛之一。未来,我们与深圳有更多可能。”这是亚洲乒乓球联盟主席卡里尔·阿尔·默罕纳迪发自内心的感叹。

极高人气与顶级赛事互相成就

2月的深圳,体育活力迸发。从东到西、从小球到大球,人们为了每一个重要时刻鼓掌欢呼,也为了饮恨遗憾而并肩歌唱。曾经,深圳是一个体育场馆极度缺乏的大型城市。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众多大型场馆拔地而起,建立于透明、实效的体育支持政策基础上,体育大赛、职业俱乐部纷纷落户,深圳进入了“一日双赛”甚至“一日三赛四赛”的“体育顶流圈”。

大赛筹办,场馆先行。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徐济成回忆,深圳体育馆重建之初,他就很关心建设规划图。“深圳体育馆是在过去20年(建造体育馆)的经验基础上,建设出来的最‘观众友好’‘运动员友好’的国内场馆之一。”在各项大赛主办方眼中,新时代的体育馆意味着新的选择、新的突破。“深圳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交通优势、气候优势,往后我们得常来这儿了。”

合理运营、全面布局,才有了各区发挥不同优势,各项大赛同时、交错进行的底气与能力。乒乓球亚洲杯5天有超过15万球迷观看,男篮亚洲杯预赛座无虚席,U20国青队门票秒光再秒光……超高人气与高级别赛事,互相推动互相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深圳市、区重大体育类活动项目已经超过了200项。

城市服务意识为大赛竞技增色

让中国足球看到新希望的U20国青,就是从深圳出发的。主教练久尔杰维奇说:“我很喜欢深圳,去年我们在深圳开始集训,度过了美好、顺利的2024年。所以,今年我们也在这里开始,我和队员都感到很舒服、很安心,在这里就有在家的感觉。”日本队队员大关友翔比赛中受伤下场。赛后,一位志愿者非常关心他受伤的情况。大关友翔动情地说:“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来自深圳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家都非常友好,我们都很喜欢这里,很想再来。”结束了比赛任务后,印度尼西亚队在体育场更衣室的宣传板上,用三种语言写下了“谢谢”,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友好与怀念。

“跟着大赛去旅行”。这不只是考验大赛的竞技成色,还考验着城市的接待能力、交通便利、服务意识。福田、宝安、龙岗、龙华、光明,赛场周边的酒店“遇赛则爆满”。酒店、交通枢纽、各种宣传大屏,用中英文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球迷。大赛之夜,周边的饮食、购物、Citywalk人流如织,消费畅旺。日本女乒运动员伊藤美诚说:“每次来深圳,都想多留几天。”2014年起,深圳体育产业总规模保持约20%增速,人均体育消费已经达到世界一流行列。

让每一年都成为“体育大年”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着力构建国际顶级赛事体系,进一步释放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潜力,彰显这座创新之都、科技之都、设计之都的综合实力、充沛活力与独特魅力。

厚积薄发、实干前行。健全的体育支持政策、活跃的体育经济思维、厚实的体育文化积淀,让深圳“汇聚了这个春天全国最好的体育资源”。2025年并非国际上的体育大年,却是真正的“深圳体育大年”。接下来,国际冰球联合会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都将在深圳激情上演。第十五届全运会将掀起全年最高潮。这些黄金赛事的高度汇聚,将推动城市能级跃升、极大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打通“竞技”到“经济”的逻辑联系,用“大赛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也许,从现在开始,每一年都是我们的“体育大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