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逻辑”与"思维科学与智能机"
——钱老的《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摘抄
一、“辩证逻辑”是什么?
讲讲道理比较容易,具体运用就不那么容易了,用不好会犯错误,原因是没有形成规律。作为思维科学基础的辩证思维理论如何进一步规律化也是抽象思维学的一项艰巨研究任务。
关于这一点,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何新同志的文章得到启发:我想如果把集合论的二维平面Venn图加以发展,引入时间,形成三维的结构,成为枝干有粗细的“树林”,也许有可能引出“数理辩证逻辑”,把辩证思维严格地规律化。到那时才能真正进人抽象思维学。
——选自钱老的《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的《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393~394页(1984年8月)
二、思维科学与智能机
下面,我想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我们研究思维科学最终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在我们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故,又是“信息社会"。思维科学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到底能做什么贡献。这个问题涉及到前几天我们开的一个会:“第五代计算机专家讨论会”。日本人前几年提出来搞第五代计算机,说它那个第五代计算机比起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有许多突破。比如说,包括图象信息处理系统(PIPS)。就是计算机能够认识图象。还有一个知识信息处理系统(KIPS),那就是知识库里的东西,机器都能利用。再一个就是专家系统。最后是把这些东西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并与逻 辑计算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这么一个体系要是能够做出来,那就不叫计算机了,它比计算机要广阔得多了,我以为可以叫智能机。因为计算机,就是算嘛,充其量就是把上升到科学的那一部分知识利用起来。前科学的、经验的那一部分没办法算,那不是个推理问题,是形象(直感)思维问 题。
前面我讲了,图象处理系统里有经验的成份,经验也是知识。所以知识要比科学的范围广得多。专家系统更是这样。专家系统就是专家的经验,比如说,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你问他怎么有了一、二、三,就有九呢?他说不清楚,反正你记住,有一、有二、有三,就有九。这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现代科学。这样的经验存储在库里,如果把这些专家系统都纳入系统里,再加上知识库,那么这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就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围,把人的实践经验都纳入进去了。所以,这已经不是计算机了,而是把人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了。在美国说这种做法叫做知识工程。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就是人的知识,人的全部精神财富,我们现在要用一个机器把它利用起来。当然,这并不是说,头一台智能机就能做到这样。但是最后要能做到这样,那就是个大成就。
我们现在要分析一下,日本人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觉得这里新的因素就是想办法把人的经验纳入到这个系统中去。人的说话,人的认字,都有经验的因素。这就联系到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更广泛,逻辑思维只是解决科学问题,形象思维是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前科学知识都利用起来。这是智能机的问题。
当今人类的精神财富的量是极大的,我们现在的困难就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它。过去我们的老办法是去学习,或者请教,这个办法太落后了。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没法知道,也来不及知道。以前古人就说,读书靠记嘛,一个人活到老,读书到老,记的东西也就是那么多,“皓首穷经”。那是说头发都白了,还在那儿念书,没完没了的。现在有办法了,不记也没关系,可以通过现代的电子设备,供你调用。怎么是小事情?
我从前在一篇讲情报系统的文章(《论系统工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年,26页)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我们讨论了建立现代化情报科学技术、图书馆文献和档案信息垛系之后,让我们想一想, 这将是一个多大的变化。向来一个人自一生下来,都得用脑子记住以往人类和自己社会实践经验产生的知识,对于一个脑力劳动者来说,更是如此。古人夸一个学者,说他博学强记,可见在脑子里记住学问的重要性。每个人记得住的东西虽然不同,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总是有限的。比起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最,只不过是治海之一粟,所以前人也说皓首尽经。
在将来,我们将从这样一个繁重的脑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査阅资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脑子里记得它一样简便,那就不要去费脑子记了。用计算机的终端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再深思一步,什么是情报资料图书文献档案,它包括不包括文学?当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绘画?包括。它包括不包括音乐、乐谱、录音、 录像等等?当然也包括。而且包括文物档案,甚至通过全息摄影,它可以包括造型美术,如雕塑等等。
那么,我们所设计的信息体系简直可以包括全部人类千百年所创造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创造的精神财富。这全部的精神财富又可以由我们一个人随手调用和享受。
这不但使我们从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旦我们获得了一个伟大的新世界,一个从来没有的高度文化的新世界。难道这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脑子不要花在记忆上了,那脑子还干什么?从繁重记忆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将有可能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会貫通,从而搞更多的更髙的创造 性的脑力劳动。人将变得更聪明,人类的前进步伐将更加加快。”
刚才讲的这些说明,若不搞智能机,那么,我们将会被人类自己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压垮。如果搞,那么这样大量的精神财富就可以为人们所利用,大大提高人的智力。
看起来这些问题涉及到形象思维,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了,我们还会进一步解决灵感思维的问题。
现在可以说,这个方面的研究有个门儿了。就是通过智能机,特别是专家系统,因为无论是图像信息处理系统,还是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实际都是象专家系统这样的东西,就是把经验、知识利用起来嘛,而专家系统的概念过去在人工智能里已经用了,并逐步在发展。
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多同志在做这个工作,比如中医看病,已经进入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专家系统。所以专家系统这个东西并不难。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提高,把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经验,统统搜集起来、统盘地利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到马希文同志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讲人工智能的部分,就是涉及这样一个问题。按照马希文同志的意见。这个工作是可以做的。就是把不同的小的专家体系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体系。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到这个大体系中去寻找最适合的专家系统。然后用这个专家系统来解决问题。当然第一代智能机搞出来也许还是初级的,但他向这个方向走了一步,也非常重要。将来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继续做下去,最终总可以做到把人类的精神财富全部调动利用起来,这是了不起的大事。
这样一个任务就跟我们思维科学有密切关系。思维科学也要通 过这项任务向前发展,比如解决形象思维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思维科学工作者就面临看怎样参 加第--代智能机的工作,怎么为中国的第一代智能机作岀贡献的问题。在我们思维科学界,能不能组织一支力量,为中国的第一代智能机作岀页献?这可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的任务。行不行,靖请大家讨论。
——选自钱老的《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的《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403~405页(1984年8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