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非常接近”与乌克兰达成矿产协议,美国政府将这份新协议包装称“美国·乌克兰亲密关系的象征”。就在同一天,《纽约时报》的深度调查撕开了这层伪善的面具,美国提交的最新协议草案,几乎照搬了此前被泽连斯基强硬拒绝的条款,甚至变本加厉要求乌克兰将自然资源和港口收入的50%上交美国,并设立一个由美方完全控制的5000亿美元“重建基金”,这个基金会是由乌克兰注资,但只有美国政府能够使用。面对这样一份不平等条约,泽连斯基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了。


从2025年1月底到2月中旬,泽连斯基至少五次拒绝了特朗普团队的协议提议,泽连斯基先后放过副总统万斯、财长贝森特的鸽子,甚至公开与特朗普隔空互喷。按照协议,乌克兰将交出50%矿产收益、港口控制权及司法主权,英媒形容为“21世纪凡尔赛条约”,德国总理朔尔茨痛批“自负且自我中心”。

这手段,其实是特朗普惯用的“谈判艺术”,当他认为对手缺乏足够筹码的时候,如果第一份协议被拒绝,他会提出一份条件更加苛刻的协议,直到对方通盘接受;但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自己能够拿捏住对方。

另一面泽连斯基的“强硬拒绝”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据《金融时报》披露,泽连斯基的幕僚早已暗中劝说他接受修改版协议,以避免与特朗普彻底闹翻。2月21日泽连斯基突然改口称“期待公正结果”,也暴露了他的真实心态:所谓“宁死不屈”,不过是待价而沽的姿态。特朗普威胁切断军援、马斯克暗示关闭星链服务,基辅的“底气”早已被捏碎。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一向是“趁你病,要你命”,新协议中最致命的条款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主权清零:乌克兰未来所有资源开发收益的50%直接划入美国控制的基金,直至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实际对乌援助金额的5倍;二是法律殖民:所有争议必须受纽约州法律管辖,乌克兰司法体系形同虚设;三是安全真空:协议未提及任何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反而要求欧洲出兵20万“维和”,实则是让乌克兰成为美俄博弈的缓冲区。


这哪里是“盟友协议”?分明是殖民时代的“特许经营状”。英国《每日电讯报》宣称:美国在用法律条文对乌克兰进行远程经济殖民。更黑色幽默的是,乌克兰最值钱的锂矿、钛矿等资源,70%集中在乌东俄控区。即便泽连斯基签字,特朗普想开采也得先找普京商量。而俄方早已放风称,愿将乌东矿产开发权“打包卖给美国公司”,前提是承认这些领土归属俄罗斯。

特朗普想通过协议绑定乌克兰主权,以“资源合作”为名与俄罗斯瓜分利益。毕竟这位上台就敢发行“特朗普币”的总统,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而对泽连斯基而言,签协议或许已是唯一选择。俄乌冲突三年来,他早已深陷“骑虎难下”的困局:前线士兵每天阵亡数百人,西方援助逐渐缩水,国内反对派蠢蠢欲动。特朗普的威胁更是直击要害:不签协议就等着被乌克兰人推翻吧!

与其说泽连斯基在“卖国”,不如说是在“止损”。一个被掏空主权的乌克兰总统,总比流亡海外的流亡者强,何况还能继续享用他在伦敦、迈阿密的豪宅。泽连斯基在冲突中赚了不少钱,总得有命去花吧。此前的“拒绝”更像是一种摆姿态,装出一副宁死不屈,最后“万般无奈”下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悲情模样。

看着这份协议,中国人很难不想到1946年国民政府被迫签署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年美国以“援助抗战”为名,攫取了中国经济命脉;如今,同样的剧本在乌克兰重演。区别在于,当年的中国尚有觉醒的曙光,而今天的乌克兰却在“抗俄”大旗下,主动戴上了镣铐。


在霸权餐桌上,没有“盟友”,只有“食材”。而那些举着“民主自由”旗帜的援助箱里,早就藏好了锁链。泽连斯基看着这份协议,或许会想起三年前,他站在废墟上高呼“我们需要弹药,而不是顺风车”的自己。

历史总是如此讽刺:他拒绝向俄罗斯“投降”,如今却要对美国下跪,然后献上乌克兰的身家性命。东亚这边某些势力,看看乌克兰今天的惨状,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想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