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成语"范张鸡黍"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与此相关还有被称为传统"八拜之交"之一的成语"鸡黍之交",又称"鸡黍之约",说的都是东汉山阳金乡县人范式与汝南郡人张劭重然守诺,生死之交的故事。
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初举茂才,辟三府,历任山阳郡功曹、侍御史、冀州刺史、荆州刺史、庐江太守,逝于任上。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人,家在今天汝南县金铺镇,生活在西汉末年、新莽和东汉初年。两人是太学同窗。南宋洪适《隶释·范巨卿碑》记载,在太学时,与两人关系不错,结为"死友"的还有长沙人陈平,《后汉书》作陈平子。陈平,字子石,重病将亡,也是将后事托付给了范式。与范式做到中二千石的庐江太守不同,张劭似乎并没有做官,但在从与他交好的两位汝南郡本地人的情况看,他在汝南郡也是一位名人。
张劭的好友郅恽,字君章,《后汉书》有传,是汝南郡西平县人,也就是今天西平县人。郅恽少习《韩诗》《严氏春秋》,善占玄象,因直谏王莽不要篡汉而"收系诏狱,劾以大逆",后逢大赦得出,与同郡郑敬南遁苍梧。郑敬字次卿,汝南郡新蔡人,是一位品行高洁的隐士。除了一度被汝南都尉逼迫,短暂出任汝南郡功曹掾,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刘秀建武三年,南遁苍梧的郅恽在庐江被刘秀麾下积弩将军傅俊聘为将兵长史,负责军政,立有军功。七年,傅俊还京奏功。郅恽觉得自己一介儒士,以军功取位为耻,便回到家乡。先为西平县门下掾,再为郡功曹。因为正直直言,与郡守不对付,便和好友郑敬隐于弋阳山中。但郅恽不甘平庸,告别郑敬,客居江夏,教书育人,直到被郡举孝廉,再次出仕。初任京都洛阳上东城门候,因拒绝刘秀车驾夜还,贬参封尉。郅恽学问很好,刘秀又让他教授皇太子刘强《韩诗》,侍讲殿中。后刘强被废,他改迁长沙太守,坐事左转芒长,不久免归,著书立说,直到去世。
张劭的另一位好友殷某,字子征,是汝南郡上蔡县人,今上蔡县人,三国魏国汝南安城人周斐著的《汝南先贤传》有传。殷某是位孝子,每得到好吃的瓜果和可口的食物都要先献给母亲。《后汉书》说这两位都是张劭可以托付一切的"生友"。在张劭病重时,是这两位好朋友一直形影不离的照顾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张劭的这些好友身上,可以看出张劭也是一位很有品德的人。
范张鸡黍的故事从范式、张劭太学肄业,相约两年汝南再会开始,到范式梦张劭玄冕垂缨告丧,自己白马素车,千里吊唁,为好友起坟种树离去而结束,留下了"二年之别,千里结言"、重然守诺、鸡黍之交淡如水的佳话,鸡黍之约成了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恬淡,白居易"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的愿景、杜牧"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的偷闲;成了苏轼的"君来辄馆我,未觉鸡黍窄"的真挚、苏辙"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的邀约、张耒"天寒应客太昊墟,当遣何人具鸡黍"的惆怅,陈师道"久要尚怜君子在,为言鸡黍亦迟留"的遗憾,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纯真友谊的象征。
为纪念范张鸡黍的纯洁友谊,汝南人在张劭的家乡——今天的汝南金铺镇建有范张祠,也称二贤祠、二郎祠,成就了"黍里栖霞"的汝南名胜。清汝阳知县王元梅有《黍里栖霞》诗:"千古交情数范张,片言相约不曾忘。独留鸡黍台空在,一段晴霞射夕阳。"汝宁知府金镇有《鸡黍台》诗:"凭轼高贤里,登台重友生。片言轻远道,一梦信交情。野黍无人设,荒鸡犹自鸣。寥寥千载后,此义竟谁明?"而范式的老家则被称鸡黍集,也建有范张祠。早在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正月,时任金乡长的汝南郡人薛诣,字公谋者就在当地范式墓前篆额立碑,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