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期,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截至2月19日,该片累计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已超123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动漫产业质量效益,以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精神力量。深入思考国漫崛起背后的思政教育启示,对于我们创新开展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动漫表现形式与青少年信息接收习惯天然契合。在数字化时代成长的青少年,已经习惯了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获取信息,更倾向于通过音频、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形式来学习和理解信息,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育应用在他们身上,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动漫作为一种将视觉艺术与叙事元素巧妙结合的“图像语言”,其价值观输出是在角色塑造和情节构建中潜移默化完成的,这比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更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以《哪吒2》为例,影片用精美的画面、立体的人物、流畅的情节和兼具幽默、温情、热血的叙事风格,承载了“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价值观,这与思政教育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家国使命感不谋而合,使青少年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感染。

  动漫人物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人物,其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其形象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新塑造,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哪吒2》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在于它为哪吒的人物形象融入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使动漫故事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契合。例如,哪吒令人热血沸腾的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就非常契合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奋斗精神。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脱贫攻坚,从改革开放到壮大新质生产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始终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奇迹。哪吒的故事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来时之路与内心期盼,激励着我们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以钉钉子的精神攻克改革难关。同时,电影中以哪吒为代表的人物勇于反抗“世人的偏见”,用行动诠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壮志。这种抗争精神,也与思政教育所倡导的奋勇争先、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高度吻合。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好、阐释好动漫人物精神,使动漫成为向青少年宣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载体。

  国漫崛起是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的生动体现。曾经,迪士尼、漫威、哈利·波特等西方IP以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过一阵阵观影热潮,其价值观长期影响着我国青少年。《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借由先进的动漫制作技术反映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影片中,“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和“粒子特效”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更展示了中国在动画制作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思政工作者要向青少年讲清楚国漫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决心。

  (作者李巧巧系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文长春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4YJA710029]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5日 第09版

作者:李巧巧 文长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