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00期】

天气预报

北京,-3℃~10℃,晴。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新疆南疆西部山区、西藏西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部局地有大雪(5~9毫米)。重庆中南部、贵州、云南、江南、华南、海南岛、台湾岛北部和东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等海域有5~6级风、阵风7级。

小太温馨提示: 本周我国迎超级大回暖,但回暖是暂时的,3月初还将有冷空气南下影响中东部地区,带来明显气温波动,冷暖反差较大,公众请注意及时添衣保暖。


微信热点

全红婵,拟被保送!

2月24日,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关于公示暨南大学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的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公示暨南大学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的通知 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科字〔2025〕3号)精神和《暨南大学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生招生简章》相关规定,经考生本人申请,我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现将我校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2月24日至28日。有疑问者请在公示期内反馈,邮箱:ly@jnu.edu.cn,联系电话:020-85220283。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恭喜全红婵!期待全红婵在暨南大学开启人生新征程,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汲取养分。

微博热搜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6日22时闭园‍

春风吹暖冰城,伴随万般不舍,惊艳整个冰雪季的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于2月26日22时正式闭园。伴随周深的歌声,一起再看一遍惊艳了整个冬天的冰雪大世界。春风有信,再约“尔滨”!

期待明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带着全新的惊喜,再次与我们相约在冰天雪地之中,续写冰雪奇缘,创造更多的美好与辉煌。

抖音热榜

●黄山大雪多人摔倒!景区紧急公告→

近日,安徽黄山景区迎来降雪,台阶结冰后,一些游客站不稳从山道滑下,有的差点滑到山道外面,场面十分惊险。景区发布公告:临时关闭部分游步道2月23日,黄山风景区发布《关于临时关闭部分游步道的公告》,为确保旅游安全,决定即时起临时关闭云谷寺至白鹅岭游步道,继续关闭北大门松谷庵至清凉台游步道,其他区域正常开放,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


小太提醒游客:携带冰爪或登山杖,穿防滑登山鞋,冰雪路面小步走、陡坡台阶侧身行、拍照务必先停步。

快手热榜

●叶脉绣版哪吒惊艳来袭

叶上飞针绣出个哪吒!当国漫“顶流”遇上贵州铜仁叶脉绣,网友:叶脉纹理配上哪吒神韵,艺术张力直接拉满!


这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涌现,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B站热榜

小孩哥DeepSeek三步法学数学

近日,短视频《“小孩哥”分享DeepSeek三步法学数学》引起网友关注。①拍照上传数学题;②让DeepSeek回答解题思路,但不直接给出答案;③再找DeepSeek出几道相似题目,巩固练习。转存试试!

DeepSeek背后通常有庞大的数学题库和教学资源支持,可以根据孩子的答题情况和学习进度,智能推送相应水平的题目和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每个孩子独特的学习需求。

知乎热榜

小米、小鹏、蔚来等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车企为什么纷纷下场造机器人?有哪些新机会?

财联社2月23日电,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目前正推进旗下CyberOne(铁大)在自家制造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小米机器人团队宣布了人形机器人进展。CyberOne被官方定义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支持家庭护理、陪伴等多种场景。“100%会做人形机器人,但节奏不是现在。”理想汽车放出做人形机器人的消息。何小鹏此前透露,AI机器人小鹏Iron将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拥有15个可动自由度、支持触控反馈的拟态双手。有消息称,蔚来汽车已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团队,专门调研机器狗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车企的智慧工厂,承担生产线上的复杂装配、检测和物流任务,工作质量稳定、能持续工作且适应恶劣环境,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促进汽车技术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力学等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头条热搜

国内首套!顺利完成任务

2月2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该校研发的国内首套可以360°无死角观看、监测海面及海洋环境的船舶之“眼”,顺利完成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的目标识别任务。其不但在白天能看得远、看得准,还在夜晚或大雾等极端海况下也慧眼如炬,可以全天候对海上目标进行远距离实时识别与监测。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科研团队长期的坚持与付出,体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相信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国将在海洋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编辑 | 芦恬莹

校对 | 刘心继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