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之战,国军总指挥李延年宣布:“向前个个有赏,退后难免一刀!”他率部拼命抵抗日寇进攻,兑现诺言之果决令军心一振。

李延年,字吉甫,国民党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与李玉堂、李仙洲同乡,同期毕业,号称“山东三李”,其作为蒋介石的嫡亲悍将有其反动的一面,但在民族危急关头,他也曾出力死战。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李延年奉调率第九师到上海对日

作战。1937年11月又晋升第二军军长。1938年5月,李率

领第二军参加台儿庄浴血大战,取得辉煌战绩。日军的第五、第十两师团在丢下两万余尸体后溃逃。1938年8月,李延年又升任第十一军团长。此后,先后参加田家镇与昆仑关对日资料激战,击毙日旅团长中村。

1944年春,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攻克洛阳后直逼潼关。蒋介石任命李延年为前敌总指挥。蒋对李说:“你若失守潼关,我要你的脑袋,你有何意见,尽量提出,我给你解决。”李向蒋提出:“胡宗南装备最好,但久未参战,作战经验很缺,且有骄兵悍将,可能会不服从我的调遣。”蒋介石答应了李延年的要求:师长以下如有不战而退或作战不力,就地处决;军长以上,呈报委员长批准。李延年立下军令状:“如潼关失守,我自刎报国,人头送到重庆。”

数万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用50辆轻型坦克开路,向函谷关推进。李延年召集军、师长会议,宣布:“向前个个有赏,退后难免一刀!”

战斗打响后,第一道防线官兵,面对敌军强大攻势,拚命抵抗,顽强搏斗。但守卫夫妇峪的两个团放弃阵地而逃,傅维藩率全师后退,戴慕真师边战边退,对全局造成不利影响。



李延年命令马法五和李家钰两军从左右两翼拦腰斩断日军突击部队,并集中100多门大炮,30多架飞机,轰击、扫射日寇前锋部队。经过两天激战,敌突出部队被全歼,但师长李家钰为国捐躯,李延年十分悲痛。

李延年命令转移到第二道防线,短期休整后再作反攻。日寇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才前进到第一道防线,也须休整、补充,才能再战。因此,双方均不宣而停。

在休整期间,李延年在华阴召开的检讨大会上,将不战

而退和丢弃阵地的师长傅维藩、团长刘明、贺一迟3人,宣布就地正法,将师长戴慕真宣判无期徒刑,给英勇杀敌的师长李振清记大功一次,并报呈晋升一级,将为国捐躯的李家败军之将钰和其它各级官兵,造册报呈分别升赏抚恤。又重新制订奖惩守则和作战计划,决心重返潼关收复失地。

李延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慑服了追随胡宗南的骄兵悍将,而且大大振奋了真心实意抗日卫国的广大官兵。经过短暂休整,李延年挥师反攻,亲临前线调兵遣将,不失时机地攻击日寇薄弱环节;并指挥空军配合反攻战斗,军、师、旅、团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大大激励了为国杀敌的士气。经过三天三夜浴血激战,终于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此后,日寇龟缩洛阳,再也不敢“西望潼关”。潼关一战,深受蒋介石的赞赏,李延年获抗日一等勋章,并晋升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延年任中国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负责接受济南、青岛、德州等地日军投降。1949年,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第六兵团司令官。1949年9月16日上午,福建平潭岛解放,守将李延年乘“鹜江号”轮船,于16日先到马祖岛,在北竿塘住了一天,然后驶向台湾。

李延年一到台湾,蒋介石便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的罪名将他扣押起来。接着,便交付军事法庭审判,李延年被判刑12年。

李延年被关数年后释放,闲居台北郊区的新店,于1974年11月17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71岁,其抗日功绩值得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