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上午11点排到了晚上8点半,前头还有10桌要等。”最近,杭州的董女士向媒体报料,杭州一家网红餐厅因为生意火爆,出现了黄牛泛滥、加价“卖号”的情况,一张号的价格从80到200元不等。

对于很多热衷于美食的人而言,愿意排多长时间的队纯属个人选择,但黄牛找人代排的行为无疑侵害了正常排队的消费者权益。原本能吃上的客人排不到,而且黄牛通过卖号获取了高额利益,这也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扰乱。

天下苦黄牛久矣。一旦黄牛成为某家网红店的“常客”,消费者可能会将黄牛行为与商家联系起来,认为商家在默许或纵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而影响商家的品牌形象。网红餐厅的黄牛所造成的直接危害虽然有限,但如果放任无序竞争,不仅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吃饭自由”,更有可能让不甘心做“冤大头”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毁了网红经济。

黄牛人人喊打,但治理起来却殊为不易。“拒绝黄牛,从我做起,一经发现,立刻报警”,这家网红餐厅店门口摆放着拒绝黄牛的宣传牌子,但其实黄牛就在附近,号牌也明晃晃地拿在手上,却无计可施。据悉,由于排队的人里,不少是被喊来的老年人,难以硬性驱赶,也担心激化矛盾。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盯着,特别是最前面的队伍,如果有消费者反映有重复排队拿号的情况会拒绝发号,但很难一一甄别。此前,店员也曾直接拒绝给疑似黄牛的客人发号,结果还爆发了冲突。该店还曾经施行限号和实名制登记取号等举措,都无法有效解决黄牛问题。

黄牛泛滥,真的无计可施了吗?前不久,北京朝阳警方对某网红餐厅周边出现的黄牛号贩展开打击,成功摧毁一黄牛团伙,6名违法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警方雷霆出击,摧毁卖号团伙,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市场乱象的纠偏,更是对城市公共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捍卫,传递了“民生无小事”的信号——守护普通人的“吃饭自由”,就是守护城市最基本的公平与尊严。整治成效立竿见影,现场排队时长显著缩短,可谓大快人心,值得借鉴。

办法总比困难多。商家也有义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发现黄牛要及时举报,对自己的排号、取号系统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减少顾客因排队时间过长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从理论上讲,规则漏洞催生的灰色产业链,可以从技术上进行破解。比如,餐厅可借鉴演唱会门票的“实名制+动态验证码”模式,将线上预约与线下核验深度绑定,杜绝“一号多卖”。问题是,一家餐厅如果这样操作,符合实际吗?还有,对于黄牛倒腾餐厅就餐号源之类的行为,行政处罚基本上已经是“顶格”了,这能震慑那些想方设法牟取不当利益的人吗?网红经济繁荣背后的治理难题,值得引发进一步思考。

文|胡欣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