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李蕾
近日,济南市政府宣布与五大国有银行旗下的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署协议,设立5只基金,首期规模达50亿元。这是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后的一个缩影。据媒体报道,自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以来,已有18个试点城市签约基金,总意向规模突破4200亿元。
这场由国有大行主导的资本变革,正以“耐心资本”为中国科创投资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行业层面,过去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比如,传统的GP/LP模式(GP指普通合伙人,LP指有限合伙人)由于资金期限和风险容忍度等问题,常常陷入“不敢投早期、不愿陪长期”的困境。业界一直呼吁更多银行、保险等资金作为长线资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为早期科创投资提供更多支持。
近年来,AIC的投资方向逐步拓展至纯股权投资,并自去年新政发布后迎来了快速增长。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2024年,银行业机构在金融机构LP中的出资规模大幅增长至约1100亿元,同比增长94%,超越了保险业机构的出资规模。这一变化反映出AIC股权投资的蓬勃发展势头。
首先,资金规模的跃升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本支持。数据显示,AIC表内资金用于股权投资的比例由原来的4%提高至10%,单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由20%提高至30%。加上社会资本的配比,这些变化使得AIC能够撬动2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总投资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充足的“弹药”。
其次,这些AIC基金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国家鼓励的科技创新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济南设立的5只基金为例,它们将重点投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支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AIC基金在期限错配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依托银行表内资本,AIC基金的期限相对较长。这使其能够践行“投早、投小、投长期”的理念,支持过去资本不敢或不愿投资的前沿赛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耐心资本”的体现。
当然,目前AIC股权投资仍处于初期阶段,试点扩围仍在进行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银行由于定位和风险偏好的差异,缺乏足够的投研人才和相关能力,面临着行业认知的断层;市场化的VC/PE(VC指风险投资,PE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AIC股权投资了解不足,有些机构可能还不符合AIC的合作要求。
然而,不论如何,作为金融机构LP中出资和占比都在快速增长的玩家,银行AIC不仅为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了新的“活水”。目前,银行AIC已经成为一级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