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哎呀东大怎么那么坏啊,日本都快吃不起大米了还出高价抢购

这两天我在小破站上刷到了一条国内热心网友译制的日媒视频,聚焦日本米价高企,民众苦不堪言的当下热点话题。

这条视频之所以会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日本媒体在报道中把日本米贵、日本人吃不起米的相当一部分责任归结到了中国人的头上。

报道提到,日媒ANN新闻的记者最近跑到千叶县首府千叶县一处名叫“新田野”的乡下农场,采访了这里的农场主藤平正一。

ANN记者问藤平:“都是什么人把农场新收下来的大米给抢购走了?”

藤平回答:“很多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跑过来问我这儿有米吗?我说有,他们就说那就先来个10袋、20袋的吧——平均每袋大米30公斤,20袋就是600公斤。我说你们中国人找我买那么多米干吗?他们就说买回去之后要把这些米分成5公斤一袋的小包装,然后转手倒卖到横滨中华街赚差价。”



除了藤平之外,ANN在报道中还提到,也有其他日本米农表示,有中国人出于倒卖的目的找到他们,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成批收购大米。一位住在千叶市的日本米农说,已经有好几个中国人到自己这儿来买过好多次大米了,而且出手特别阔绰,基本上是有多少就收多少。


虽然这篇报道字里行间试图将祸水东引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然后扯到最后ANN却突然给我来了一句:

“这两位米农都因为有着固定的熟客和直销点等缘故,所以最终都没把自家的大米出售给中国人。”


看到这里我是真有点绷不住了。不是,哥们?你搁这儿逗我玩呢?前面渲染了那么长的篇幅,到最后却来了句“他们没把米卖给中国人”。都没买成你还搁这儿蛐蛐个锤子呢?这都没有实际证据可供佐证的事情,只要那俩日本米农乐意,他们就是说中国人跑过来要把他们的农场给买了都行啊,然而这有什么可信度吗?还是说你们日本媒体为了吃这点反华流量、收割日本人的厌中情绪的智商韭菜,已经连最起码的客观事实都可以罔顾了呢?


再说了,咱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有中国人跑到日本的乡下来收米倒卖,赚中间商差价了,那又如何?你们日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吗?不是奉行自由市场原则吗?怎么过去拿来规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时惯用的那套哈耶克话术,这会儿轮到自己头上就不认账了呢?

你管我是不是来当二道贩子的?怎么着?中国人手里的日元就不是日元了吗?人家说破天也只是下乡收购的中国黄牛,又不是下乡扫荡的日本蝗军,还搁那儿穷摆臭架子摆谱,做买卖就做买卖,做买卖还和你谈起了人情世故来了,日本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你们的人情世故值几个钱?谢若林那话是怎么说来着?稍微改改,我觉得拿来作为对日本米农和日本媒体的回应也挺合适的:

“现在有两摞日元钞票摆在这里,一摞是中国人的,一摞是日本人的。你告诉我:哪一摞是高尚的?哪一摞是龌龊的?”

扯什么要照顾熟人,少跟我来这套,说穿了不就是嫌收购价开得还不够高嘛?

说到这里,我突然由ANN这则试图带中国节奏的歪屁股报道产生了一个不太成熟的小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以ANN为代表的日本媒体,还有接受ANN采访的日本米农,他们在提到中国的时候可能犯了以己度人的老毛病,真就把中国黄牛当成日本蝗军了,以为中国人下乡也像他们一样,是搞大扫荡来的,结果最后发现不是,只是来当中间商而已,而且还是出手豪横的中间商。

完了就因为这一层心理落差,日本媒体和日本米农都不乐意了,本以为来的是蝗军,没想到是黄牛。那种误以为和已故亲人来世重逢,结果定睛一看见到的却是曾经的敌人的感觉,让日本人很是不爽,于是乎,日本米农就不乐意出售自己储藏的大米了,日本媒体获悉以后也像苍蝇嗅到了米田共似的,嗡嗡地就飞过来了。

花钱买你东西你不卖也就算了,背地里还要蛐蛐别人,这算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们还想那些跑到日本乡下来收米的中国黄牛真变得跟日本蝗军一样,“老子在东京都吃西瓜都不给钱,来你这收你几袋破米那是瞧得起你,你还跟老子要钱”“收完了你们的米,但是又不给钱,那是不是就不算中间商了呢”,用这种口气和你们说话你们才乐意,才能听得进去?



二、不要问,问就是中国人的锅

实际上,诸如“日本人吃不起、吃不上大米都怪中国人搞搞震”这类奇谈怪论在日本舆论场上并不鲜见。早在去年的“令和米骚乱”风波席卷日本期间,日本的网络上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都怪日本政府放进来了太多的外国游客,要不是这些外国观光客把日本的大米都给吃贵了,广大日本消费者也不至于对着空空如也的超市货架唉声叹气。


那么问题来了:入境日本的外国游客中哪些人占多数?答案是亚洲地区的游客,特别是中韩两国的游客。在2024年以前,中国游客曾长期占据着赴日旅游最多的外国人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被韩国游客取而代之。正是因此,所以当时风行日本舆论场的那段“吃不起大米就怪外国游客”的莫名节奏,说穿了其实就是冲着中国人和韩国带的。


尽管当时也有一些日本媒体,比如《周刊文春》曾专门撰文澄清过此事,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了,并没有什么用。否则,ANN之流如今也不会故技重施,把“日本人吃不起米都赖中国”的老调换一套鬼话,继续唱给日本的受众听,而且它还能有市场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大米,在过去这些年来,每当日本消费者因为吃不起、喝不起、穿不起、用不起某件商品了,都会有日本媒体在日本的舆论场上推波助澜,明明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事情,到了这些日本媒体的笔下却愣成了中国和中国人的不是。


2021年9月,日媒《读卖新闻》在一篇关注日本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报道中提到,在进入0月之后,包括蔬菜、黄油还有牛肉盖饭在内的物价可能会迎来一波大上涨。上涨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已经逐渐从新冠疫情的阴霾中走出,中国人旺盛的购买欲也随之恢复,然后就是在全球市场到处买买买,把各种商品原材料的价格都给买贵了,最终害得日本人的生活成本又得跟着往上涨。


2022年11月,日媒《产经》在官网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因为日元贬值,再加上买又买不过中国,导致(日本)鲜鱼价格持续上涨》的文章,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中美和东南亚各国对于日本海鲜的需求持续扩大。由于日元不断贬值,出口量得以增加。据农林水产省介绍,截至2022年 9 月,日本水产出口额约为 242 亿日元,同比增长 25.2%,其中日本扇贝尤其受欢迎,鲷鱼和鲔鱼的出口值也超过100 亿日元。某批发商表示:来自中国的甲方出手最为阔绰,即使价格居高不下也要继续购买,而日本买家则因为日元贬值和财力有限的原因处于劣势。长此以往,日本的海鲜消费有从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逐步转向倚重海外出口的趋势。”



而当时间来到2023年8月,由于日本政府罔顾国际观瞻、执意擅排福岛核污水的可耻行径激起了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中国政府决定叫停一切日本海鲜进口。 一时间,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给日本水产业造成的打击极大,包括扇贝在内,这些日本渔民自己捕捞上来的海鲜都因为卖不出去而只能低价流转国内市场。



这时,以《产经新闻》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媒体“突然”就对日本人能不能吃上平价海鲜的昔日报道闭口不提了,转而把焦点放在了批评中国不肯购买日本海鲜,致使日本渔民损失惨重的话题上。 生动演绎了什么叫“鬼嘴两张皮,怎么扯都有理”。



三、无事哈耶克,有事凯恩斯,大米吃少了你叫唤中国,核弹吃上了怎么想不起中国?

2024年5月,日媒《日经新闻》曾在一篇聚焦国际市场咖啡豆价格暴涨的报道中,通过春秋笔法影射我们,暗示读者,包括日本人在内,世界各国的咖啡爱好者之所以喝不起咖啡了,有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吃榴梿了,东南亚一些盛产咖啡的国家,比如越南,因为经不住人民币的诱惑,把原本用来种植咖啡豆的土地全都铲了,改为种植榴梿。榴梿种得多了,咖啡豆就种得少了,因为少,所以价格就贵了,所以大家就都喝不起了,所以这口黑锅就得由中国人来背。


2024年7月,日媒《现代商业》刊登了一位名叫市村敏伸的日本农业美食作家撰写的奇文。 在这篇文章中,市村将日本知名快餐店,比如吉野家和松屋的招牌牛肉饭的价格持续上涨问题怪罪到中国头上。 市村抱怨,牛肉饭在日本从昔日的“庶民味方”一步步变成如今“消失的美食”,中国人的“爆买”最起码要负一部分责任。 因为要不是中国人太爱吃火锅这种对于牛肉消耗量极大的美食,中国也不会在国际市场买走那么多牛肉,最后竟导致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连区区一碗吉野家的牛肉饭都吃不起。


2024年8月,日媒“日本粮食新闻网”上刊登了一篇关注国际胡椒价格飙升的报道,并把相关问题的症结归纳为两个原因: 一是新冠疫情给越南和巴西等国际主要胡椒出口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二就是中国的需求过于旺盛,中国人买走了太多胡椒,从而导致国际市场货源紧缺。


2024年12月,日媒TBS新闻网在一篇同样是剖析咖啡豆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的报道中直接点名中国,直言现在的日本人之所以越来越喝不起咖啡了,主要“元凶”有三: 一是气候变化; 二是日元贬值; 三就是中国坏坏。


具体是怎么个坏法呢? 这回TBS倒是没把祸根归结为中国太爱吃榴梿了,而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咖啡爱好者。 报道强调,中国在2023年进口了全球最多的咖啡豆,现在中国国内约有5万家咖啡店,这一数字据说已经超越了传统咖啡消费大国,高居世界第一。


为什么这样拙劣的涉华报道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见诸报端呢? 日本媒体本身狗改不了吃屎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这和日本人自己打从心底里愿意相信这一套也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媒体固然是腌臜,但他们说到底,也不过是在迎合日本舆论在看待中国时那一以贯之的阴暗心理罢了。

你盯着照妖镜之所以会看到里头有个妖怪,那是因为你本身就是邪魔歪道。

无事哈耶克,有事凯恩斯,我寻思这俩搞经济研究的也不是日本人啊?怎么日本媒体在把他们召唤出来开路或护驾的时候能这么熟练呢?别一说起来又是新闻学的经典时刻吧?

可话又说回来了,无论是吃不起大米也好,喝不起咖啡也罢,抑或用不起胡椒、买不起海鲜,如果日本媒体真那么执着于把本国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中国的身上,身为中国人的我其实也不是一定就不能接受。

不过这种接受要建立在一个核心前提之上:那就是日本媒体不能只在日本吃少了、吃不起、吃不到大米的时候才想起中国,而是应该一视同仁,在吃少了、吃不起、吃不到别的什么玩意的时候也应该想起中国。

比如……

蘑菇云?

来源:孤烟暮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