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警句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做美国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盟友是致命的”。如今,这一观点似乎正在被现实所印证。
近日,有美国媒体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私下会晤中向乌克兰官员透露,美国正在考虑从欧洲大规模撤军。此举主要是基于美国希望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以及美墨边境的安全需求。
无独有偶,英国《金融时报》也刊文指出,美国有可能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撤出其军事力量。更有一位东欧官员向德国《图片报》泄露,当前美俄之间的谈判焦点之一,便是美国从1990年后新加入北约的国家撤军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方面已经开始为美军可能从科索沃基地的撤离做预先准备。
追根溯源,这一切的变动都与普京在2021年提出的抗议北约持续东扩的要求密切相关。出人意料的是,美国似乎对此表示了认同。倘若特朗普最终批准这一计划,那么北约过去三十年的扩张成果将化为乌有,其边界线将被迫退回到苏联解体前的状态。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标志着一次重大的外交与战略胜利。
然而,对于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而言,这一消息却可能引发深刻的担忧。长期以来,这些国家一直将美军视为其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军的驻扎被视为遏制俄罗斯潜在扩张行为的关键防线。
假若美军真的撤离,欧洲在防务建设上的滞后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上的真空状态。这不仅可能使俄罗斯获得更大的战略操作空间,进而在东欧乃至中东地区扩大其影响力,更可能导致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此情境下,欧洲国家或许会寻求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甚至可能转向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以对冲潜在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美军的撤离或许也能成为欧洲加强自主防务建设的催化剂。面对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欧洲国家可能会被迫发展更为独立的防务体系。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欧洲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迎接这一挑战。
那么,特朗普为何愿意做出如此大的战略调整,甚至不惜放弃在东欧的部分影响力,也要使美国从繁杂的欧洲事务中抽身呢?
首先,这一举措有助于减轻美国在欧洲承担的军事负担。鉴于欧洲长期在安全防务上高度依赖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对北约盟友在军费开支上的不足提出批评,要求其承担更多防务责任。通过推动欧洲国家加强自主防卫能力,美国不仅可以促使这些国家增加国防开支,还能减少自身在欧洲的资源投入,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其次,此举有助于美国集中资源应对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并致力于将美国的外交与军事资源从欧洲和中东地区转向印太地区。通过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美国希望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力量来遏制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据美国媒体援引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的备忘录称,他已下令军方着手制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军事预算每年削减8%,但与此同时,印太地区的项目将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并非意味着全面的战略收缩,而是更加注重巩固美国在北美及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例如,他提出了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甚至考虑吞并格陵兰岛等大胆计划,旨在遏制中国在拉丁美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需要减少在欧洲的分散投入,集中更多资源以维护其在西半球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的这一战略调整看似充满矛盾,但实际上完全符合其“美国优先”的政策理念:通过缩减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促使盟友承担更多责任、与俄罗斯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从而集中力量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并进一步加强美国在其本土及西半球的影响力。面对这一新的国际战略格局,我们亦应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