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近日,来自黑龙江鹤岗的65岁大爷王金良,将两座6米高的雪人改造成《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中的哪吒和申公豹,一度登上热搜,网友评论“很像!大爷不愧是大爷”。2月24日,封面新闻对话东北手艺人王金良,听他讲述自己对电影《哪吒2》的理解,以及对冰雪艺术的热爱。
“利用两块要拆掉的雪坯子雕哪吒”
观影后敖丙被换成申公豹
2月中旬,黑龙江鹤岗的最低气温依旧在-20℃左右。从业三十多年的王金良在晴朗但寒冷的户外,手持工具,将鹤北林业局北山广场内的雪人,爆改成了今年春节的动漫一哥:哪吒。
丸子头、乾坤圈,双臂环抱,脚踩莲花,还配上龇着的牙。雪雕版“魔童”哪吒花费4天雕刻完成,高6米,宽5米左右,威风凛凛地站在鹤岗的蓝天下。
哪吒的丸子头用红绳系住
说起爆改原因,王大爷直言,“那俩雪人本都要拆掉了,我看到《哪吒2》票房冲那么高,所以决定利用这两块雪坯子,雕个哪吒。”
王大爷从业多年,在当地颇有名气。去年年底,他带领团队在佳木斯雕刻了黑神话·悟空,因为造型独特,在网络引起关注。而今年即将春暖花开之际,他再度操刀,将哪吒立于雪地。
王金良雕刻的孙悟空
王大爷的儿子把视频发在了短视频平台上,一时间,网友惊呼“大爷不愧是大爷”“神还原,哪吒还缺了一颗牙”。
视频登上热搜,大爷的雕刻刀还没停下:广场上还有另外一座尺寸相同的雪人待改。
“在直播的时候,网友们就说:雕敖丙。但我去看了电影后回来,决定雕申公豹。”
说起“换角”的理由,王金良坦言:“雕敖丙还是申公豹,在我大脑中是有分歧的。我觉得申公豹这个角色的代表性非常强。”
第二座雪雕:申公豹
创作申公豹的心境,与哪吒不一样。王金良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觉得申公豹和自己的性格有类似地方,并且也更能代表一般人。“像我出身普通,很早就出门闯荡,一年到头挣不到啥大钱,但还是要坚持,因为我有绘画基础,又热爱这个行业,所以自学也愿意。申公豹同样是这样,你别看他在电影里是反派,但他这个拼搏劲儿就不是反派,他的初心更接地气”。
“申公豹手短了又摁了一块雪上去”
公益雕刻助力国产动漫
此前,哈尔冰冰雕师日薪过千元,登上热搜,雪雕与冰雕一样,同为冰雪技艺,待遇可观。
在哪吒和申公豹的相关视频下,有网友询问制作费。
“收啥钱啊,你看现在《哪吒2》都冲全球第八了,我也要为国产动画助助力,加加油。”王金良说,此次哪吒和申公豹的雪雕创作,纯粹是“为爱发电”。
画图纸、雕刻、清理,都是王金良带头。虽然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但他依旧在雕刻过程中,出现了几次失误。
“因为它体积大,我们都在(雪堆)上干活,上上下下不方便,所以必须在造型定好了后,下来拍照看一眼,如果鼻子歪了嘴大了,就再上去改一下。”王金良向记者介绍雪雕的过程。
在雪雕技艺中,给造型留够修改空间,是一种共识,所以,前期的雕刻需要把造型做大一些,“哪儿不对了,就又精修,哪吒的胳膊改了一次,申公豹的手短了,我又摁了一块雪上去改了一下。”
在哪吒完工后,王金良又花了4天完成了申公豹的作业。这个雪雕体积与一旁的哪吒类似,此时,鹤岗的气温已经回到了-10℃以内。
“像我们做冰雪(工作),一般人干不了这活儿,零下几十度作业,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如果没有积攒大量经验,还容易雕坏,要很大决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去。”
今年65岁的王金良现已开始带徒弟。这些年,他见证了东北冰雪经济的崛起,也经历过日薪过千的高光时刻。但他对冰雪艺术的担忧依旧存在。业余时间,王金良的儿子以父亲为主体,开设了一个短视频账号,内容大多与冰雕、雪雕相关。“这行太苦太累,年轻人不容易坚持下来,我们做这些,就是想让这门手艺持续下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