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4日消息,2月20日,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与悠星网络联袂呈现的“纸间山海·共剪春风非遗主题展”在徐家汇书院B1层东西公园正式启幕,展期将持续至3月2日。以非遗技艺为载体,热门游戏角色穿越次元壁,引发市民与游客的打卡热潮,为上海文旅商体展市场注入一股暖流。

赛璐璐少女“跃”入千年剪纸,线上线下掀起非遗联动新热潮

步入东西公园,浓郁的二次元气息扑面而来。本次展览精心呈现以《蔚蓝档案》人气角色及场景为原型的剪纸作品,均来自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保护单位——徐汇枫林剪纸团队的集体创作。“上海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艺术的重要分支,以北方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奔放和圆润饱满为基调,糅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秀丽、线条流畅的特点,以纤细秀丽、构图丰满的风格见称,形成了独特的都市艺术风格。剪纸并非静态的遗产,当刻刀遇见赛璐璐少女,传统技艺便有了青春的呼吸。

活动现场,一幅由《蔚蓝档案》中游戏角色“龙华妃咲”“朱城瑠海”“近卫南”共同组成的作品备受瞩目。“朱城瑠海”与“近卫南”的服饰纹理层次分明,光影流转间,仿佛跃出纸面。参与创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石勤玲介绍道,这是一幅套色剪纸作品。制作时,先在黑色或者金色的卡纸上精心制作好整体图案,然后在需要粘贴彩色剪纸的部位,沿着剪纸的轮廓,从纸张的背面进行细致粘贴。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让剪纸作品在色彩搭配和层次感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也为《蔚蓝档案》角色的呈现增添更多魅力。


石勤玲表示,通过与悠星网络的深入探索,剪纸团队队员们挖掘出《蔚蓝档案》中的山海经学院设定,就像是一座架通古今的桥梁——角色旗袍上的盘扣、剧情中引用的《山海经》异兽,甚至“龙武同舟”活动中出现的豫园九曲桥,都在呼唤他们用最中国的艺术语言回应。于是,石勤玲和剪纸团队的队员们以此为灵感源泉,精心创作一系列独具匠心的剪纸联动作品。

本次联动活动还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赋能:线上通过《蔚蓝档案》全服邮件发放“财运当头”纪念剪纸;线下则于2月22日-23日开展限定打卡活动。参与者拍摄含《蔚蓝档案》元素的展览照片,带#蔚蓝档案#话题发布于任意社交平台,经现场工作人员核验后即可获赠限定明信片。

游戏IP如何深挖文化共生价值,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出海?

作为悠星网络发行的二次元策略手游,《蔚蓝档案》凭借其清新的美术风格、上乘的动画配乐,以及充满悬念与温情的多线叙事,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极高的人气。

事实上,这并非《蔚蓝档案》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之中。此前,在国际服和日服中也曾植入昆仑山、中国功夫、港片文化、佛跳墙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的合作,更是将传统文化从“文化贴片”到“文化出海”转型的重要尝试。


近段时间,韩国游客组团来上海观光打卡热潮数次冲上全国热搜,上海众多知名地标都出现了大量韩国游客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蔚蓝档案》此前就巧妙地植入了豫园、城隍庙、甜爱路等上海元素,韩国玩家不仅可以在游戏中“云游”上海地标,当他们亲临上海时,还能体验“游戏场景照进现实”的奇妙共鸣。


作为一家扎根徐汇的上海本土企业,悠星网络不仅在海外成功发行《碧蓝航线》《明日方舟》等多款备受欢迎的热门游戏,同时也在国内成功发行《蔚蓝档案》。悠星网络发行副总裁秦斯尧表示,文化出海不是符号拼贴,而是要让传统基因在游戏生态中自然生长,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企业的发展战略。此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的联动亦延续了这一逻辑——通过角色设定、场景重构、艺术再创,与游戏形成深度叙事耦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出海。

正如《2024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所指,当游戏承载的文化表达从“元素展示”升级为“生态构建”,其便成为跨越语言壁垒的文明对话载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如《蔚蓝档案》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表达的游戏涌现。游戏不止于娱乐,也可以是数字时代的“文明方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