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上月(21日)表1示,鉴于近年有逾10万名人才来港,其子女可在港接受基础教育属基本权利,令大学学位的竞争加剧,局方正检视本港专上院校取录学生时的“本地生”定义,冀令大学学位竞争更公平。蔡若莲又称,检讨“本地生”定义会参考外地做法,例如会考虑申请人报大学前几年是否居港。


现时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对本地学生的定义,包括“获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首次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证时未年满18岁的学生”。

香港大专院校对取录本地生和非本地生有特定比例,但有人却利用港府的人才计划安排子女以“本地生”身份来港升学。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任特首梁振英批评有人借人才名义来港,只为子女升学或出入方便,甚至回内地取得“港人港税”优惠,都有违香港人才政策的原意。


梁振英在Facebook表示,近日在内地不同城市不同场合都遇上以各种人才名义来港报到后马上返回内地的人。


“来港报到,拿了身份,只是为出入香港方便、子女可以报读内地的港人子弟学校或香港的学校,甚至为了在内地取得“港人港税”优惠。这些都有违香港人才政策的原意。”

----梁振英

早前立法会上亦有相关讨论,“香港新方向”立法会新界北议员张欣宇认为有必要尽快调整政策。他关注过去时有新闻报道,有些人士纯粹利用政策空间安排子女来港升学,但本身并非真正打算来港发展。他提到,今年文凭试考生人数激增,光是学生考生已较去年多了逾2000人,但目前只有1.5万个本地生大学学额;他担心当局若不及时处理,问题将会迅速恶化。


立法会议员尚海龙指不少专才、高才来港,为给予受养人接受香港教育的机会,如改变“本地生”定义施加限制至不包括受养人的子女,或严重影响高才来港的意欲。

他续称,如教育局本次更改本地学生的定义,难免下一次又会有更改,“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亦难给予高才信心。此外,他表示,香港流动性高,就算本地土生土长的学生,都可能出外读书,大学阶段再回港,如局方考虑申请人报大学前几年是否居港而去界定是否本地生,都会影响这一类人。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