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就总会对“大器晚成”“中年之后还能东山再起”之类的励志故事很敏感。
最近有被这些活到老爽到老的偶像激励到:
50岁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宣布,她在2025年还要继续参赛,报名了德国科特布斯站世界杯赛的女子跳马和平衡木两项。50岁,在体操这个16、7岁就是“老将”的项目里,堪称奇迹,难得的是丘索维金娜的状态还一直很好,之前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女子跳马决赛中获得第4名。
最早,丘索维金娜“不退役”是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钱治疗,儿子痊愈后,她依然活跃在赛场上,享受着运动和突破自我本身的愉悦。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给大反派无量仙翁配音的王德顺,今年89岁了。
他48岁北漂,每天健身三小时,硬生生将肌肉炼成青铜般的铠甲;57岁他独创“活雕塑”艺术,79岁在北京时装周一夜封神“中国最酷爷爷”;85岁学开飞机,成为中国最高龄飞行员;快90岁还在筹备“活雕塑”欧洲巡演……他的一句话在网上被奉为金句:当你说“太晚了”,只是退却的借口。
因为《一路繁花》而被无数年轻人喜欢上的“庆奶”刘晓庆,始终坚持着她的“就不死”论:“只要活着,我什么都有机会!”
2002年,刘晓庆因涉嫌偷税入狱,从“电影明星”“亿万富姐儿”沦为阶下囚,出狱后,50多岁的她所有的财产都被清零,还面临巨额债务与罚款。此时刘晓庆回归最初的演员身份,无论是一天50元的群演还是一天300块的龙套,只要有戏就接,接了就全力以赴,哪怕是只有一句台词的角色,也要琢磨出十几种演法,就这样,在坍塌的废墟上重建江山。
接下来,刘晓庆又要投身新事物,参演好几部短剧,她的人生,正如她在自传《人生不怕从头再来》中说的:“真正的强者不怕人设崩塌,因为生命本就是一部大写的故事。”
常常觉得,现代社会对“年龄焦虑”的贩卖,本质上是对个体选择权的剥夺。有人25岁成家立业,有人30岁选择丁克,有人40岁辞职读博深造,有人60岁开始创业……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对个体来说适不适合之别。
最好的状态,当然是忘记年龄,不用“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这种框架限制定义自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强大,去年底琼瑶阿姨自己结束了生命,即便是像她这样曾经活得那么热烈,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的人,仍无法面对“老苦”“病苦”尊严丧失”的恐惧。
我们恐惧老了会失去健康,恐惧年龄大了再出去工作学习参加什么活动会被年轻人嘲笑……要知道,焦虑与恐惧很正常,但焦虑与恐惧是没有意义的,焦虑和恐惧一定会导致我们做事时动作变形。
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背负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所以人的能量会越来越低。
首先要反复坚定一个信念:年龄只是数字,生命的意义由自己书写。与其困在焦虑中,不如静下来问问自己:“此刻,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图源:unsplash)
对抗年龄焦虑的具体方法,还是要从“正念”入手。
我们根本控制不了时间的流逝,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管好当下的这一刻
只专注在当下的一刻,哪怕明天天会塌下来,我就感受此时在做的事,感受此时的生命,让结果自然而然地来。借助借助冥想、观呼吸等方式,尽力去达到对当下一切保持觉知的状态。
岁月留下的痕迹对一些人来说是负担,因为他们被痛苦的回忆、内疚与怨恨所吞噬。但希望对于我们而言,过往的经历能化为滋养生命的养料,让我们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活出最好的状态。
没有到了年龄“应该做”或“不能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选择权和主动权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