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俄乌战事打满三整年,激战还在继续,停战前景仍是一团迷雾。站在三周年的关键节点,我们来细数各个战区的关键得失和未来可能,盘盘看这场杀手锏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大战究竟给俄乌双方、北约、欧洲以及全球安全形势掀起怎样的大变局。
Part.
1
今天俄乌冲突进入到第1095天,整整三周年,目前前线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塔斯社2月20日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兼作战总局局长谢尔盖·鲁茨科伊上将宣布,“2024年,俄军共控制了近4500平方公里的敌占区,2025年,控制了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已经控制了约75%的区域,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只有不到1%的领土尚未控制。”
鲁茨科伊称,目前在库尔斯克州,俄军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正在全线进攻。报道称,乌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其程度超过2023年乌军在扎波罗热州和顿涅茨克南部进攻行动中遭受的损失。在6个半月内,乌军共损失超6.2万人和大约5600件武器和军事装备。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2024年的新变化是,俄军在哈尔科夫与卢甘斯克交界地区又夺取了一小块领地。俄军在火力、兵力及空中打击等方面仍占优势。乌克兰当前面临兵力不足和防空导弹严重短缺的问题,美国停止军援后,这一困境可能加剧。
在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中,无数个经典场面见证了这场高强度战事的残酷和毁灭程度。让这场冲突成为二战以来欧洲首次爆发的大规模常规战争。
赫尔松追击战、巴赫穆特绞肉战,库尔斯克反击战、马里乌波尔保卫战这些大仗,成了俄乌双方拼命争夺的关键战役。尤其是号称绞肉机之战的巴赫穆特战役,双方在这座小城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让巴赫穆特成为俄乌冲突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俄乌战场上一段俄乌士兵生死之间的近身肉搏视频震撼全球。更为震撼的是高科技武器的巨大威力,白磷弹炽热的高温,将战场变成人间炼狱。温压弹强大的冲击波瞬间产生高温,熔化金属构件,数百米内所有人员窒息而死。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三年俄乌冲突堪称冷战后最激烈的局部战争,战场上几乎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常规武器,包括“匕首”“锆石”“榛树”等高超音速导弹及中程弹道导弹,这是战略武器首次在常规战争中被应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由此正式爆发。行动最初,俄军一场“闪电战”直逼基辅、哈尔科夫等主要城市。然而,乌克兰的顽强抵抗与西方的军援使俄军的计划破产,“闪电战”沦为持久战。
2023年到2025年,乌军在多条战线展开反攻,创造了“高光时刻”,冲进了俄罗斯本土的库尔斯克地区,占领了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军依赖重火力,对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巴赫穆特等地的乌军防线发起猛攻,战场局势进入到一种缓慢而血腥的拉锯战、消耗战。
军事专家 王云飞:
在战略战术上调整较大的是俄罗斯,起初试图通过“闪电战”在两个月内结束战争,未果后转而采用集团军进攻的传统方式,虽攻下巴赫穆特和马里乌波尔,但俄军伤亡惨重。随后,俄军改变战术,逐一攻占重点城市周边的村镇,以形成围点打援或瓮中捉鳖的战局。
乌克兰则在战争中边打边学,从防御转为攻防结合,典型做法是使用“海马斯”和无人机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双方都在不断调整战术,以力求最佳战果。
Part.
2
经过三年的鏖战,俄乌冲突已成为欧洲大陆二战以来强度最大,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对抗。这场冲突让俄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俄罗斯国内网站统计,截至2025年2月3日,俄罗斯在冲突中的总死亡人数为91059人,伤员、逃兵及被俘人员约为30万。乌克兰“战争之泪”的网站截至2025年2月5日,收集到的乌军阵亡者名单共有672589人,被俘人员16659人,乌军损失的人员数量约200万人。
军事专家 王云飞:
乌克兰人口结构因战争发生巨大变化,比例失衡,未来几十年难以恢复。目前,乌克兰经济运营能力几乎丧失,基础设施被毁,资金来源断绝,仅靠欧美持续援助维持政府和基本经济运转。战后重建需大量欧洲资金,没有数千亿美元支持,乌克兰难以恢复。4000万人口中大部分外流,经济内伤需从人口比例问题入手解决。他国虽可提供资金和物质援助,但此问题无法替代解决,这是各国应吸取的重大教训。
在这三年期间,俄罗斯支出约3600亿美元,乌克兰依赖西方援助约900亿美元,战争导致乌克兰GDP下降35%,工业劳动力缺口达55%,农业产值暴跌40%,经济重建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乌克兰经济大幅缩水,发电能力减半,基础设施损失超3000亿美元,现依赖西方援助生存,与西方企业合作生产战场装备。俄罗斯经济在战争刺激下表现良好但不具持续性,面临通胀和劳动力不足。
军事专家 萨苏:
俄罗斯采用灵活经济政策保持财源,逐渐恢复战时工业基础。军事上双方势均力敌,但俄罗斯可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乌克兰,如美国断援可能导致乌克兰社会失衡。
Part.
3
俄乌冲突这场波及欧亚美并影响世界的战争,对地区政治与安全、全球经济复苏、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也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冲突加剧了大国对抗,导致东西方关系恶化,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德国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欧洲安全架构发生重大变化。
冲突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尤为显著。俄罗斯是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国,乌克兰是重要粮食出口国。冲突导致能源和粮食供应链中断,价格飙升,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中东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上升,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这场冲突正在重塑21世纪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乌冲突三年,短期来看,引发了能源、粮食危机及全球高通胀;长期来看,影响了全球秩序,欧洲重新成为军事对抗前沿,国际秩序由自由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丛林法则又重新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的准则之一。
军事专家 萨苏:
俄乌战争前世界趋向单极控制,美国独大;在战后,金砖国家经济崛起,美国遇困欲甩乌克兰给欧洲,或致欧美、北约分裂,欧洲或成一极,金砖国家再成世界一极,多极制衡状态显现,实则对世界发展有利。
在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中,航空滑翔炸弹的出现,防空系统反制“蜂群攻击” 技术的使用,让这场冲突成为各种新科技、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验场,也在改写着战争规则。
2022年,无人机开始变成战场的主角,如今,它们已彻底成为战场主宰,无可替代,无人机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战术规则。
在哈尔科夫北部战线,乌军出动四十多辆新型机器人战车参战,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机器人作战,开创了人类战争新形式。北约更是在战场上测试“马赛克战”理论——将大量低成本智能装备联网,形成去中心化作战体系,这种模式或许将重塑未来战争形态。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称:“这是一场19世纪的堑壕战与21世纪科技战的结合。”
军事专家 王云飞:
俄乌战争推动军事革命向更深层次发展,典型特征为无人化、智能化及大规模武器使用。无人化战争因人工智能的融入而精度大幅提升,形成战术编队作战,使战争形态更加复杂。这些武器的大量战场应用,必将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革命性影响。
Part.
4
就在俄乌冲突步入第四年,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曾经扑朔迷离的俄乌冲突大结局,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次近一个半小时的通话,双方讨论了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多个问题。
据英国媒体透露,特朗普的和平计划已基本敲定,其中多项内容对于俄罗斯十分有利,甚至可以说基本满足了普京的所有要求,包括俄罗斯拥有乌东“四州”土地,乌克兰永远不能加入北约等内容。该报道称,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表示,将立即开启“能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
2025年2月18日,美俄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会后表示,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突破性共识。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美俄首脑通话后达成共识:乌克兰军事收复失地及加入北约均不现实,应立即以现状为基础停火。此共识由美俄外长在沙特会晤中具体推进,会晤成效显著,俄罗斯表示满意。接下来,特朗普或向欧洲和乌克兰施压,促其接受并落实这一战略妥协。
尽管俄罗斯希望借美俄会谈实现与美国关系的恢复,但美俄之间仍存在关键分歧,和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通过将乌克兰停火与其资源开发权挂钩,再通过施压欧洲承担重建费用,将传统的地缘政治博弈转化为经济掠夺,使得泽连斯基无法接受。
目前,俄罗斯已向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只要乌克兰不答应俄方停战条件,俄罗斯将会按照既定作战目标完成军事行动任务。
军事专家 王云飞:
停战终将到来,但在此之前,双方为争取谈判主动权,必有一场战役发生。乌克兰虽展现出反抗精神,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特朗普,但意志虽在,实力不足,最终或不得不接受美方谈判条件,以免付出更大代价。
已满三年的俄乌冲突,使得乌克兰成为大国博弈中的永远人质,既无法真正摆脱战争阴影,也无法享有真正的国家主权。而这场冲突的真正战略转折,源自美国角色的戏剧性嬗变。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交易式外交”正在悄然解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俄乌冲突,虽然烧毁了旧有秩序的根基,却也为一个更加多元的世界打开了大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乌三年冲突警示我们,零和游戏和阵营政治加剧矛盾,小国选边站队风险大,多极化格局下需秉持全面、可持续、平衡的安全观才能维持和平。
军事专家 萨苏:
俄乌战场残酷,警示人类未来大规模战争仍极有可能,中小国家或因此考虑发展核武器,用核威胁以求自保,这给人类的未来蒙上阴影。
俄乌战争,从发起到现在形势陡然转变,与二战后绝大多数时候国际秩序的平稳运行背道而驰。接下来如何收场,各方还在缠斗。而这场战争几次把核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展现在世人面前,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未来的世界秩序充满着不安。
制片人:王瑞雪
编导:易晏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