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在海口的最后一站正式落幕,这也是他从艺四十年来的第1000场个人巡回演唱会,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巡回演唱会场次突破千场的华语歌手。

“1000场对我自己来讲是什么?证明了我过去四十年,近3000个小时在舞台上面。”在Talking环节,张学友感慨万千,“每一次我在台上,都是拼了命去表演,我真的很爱表演,很爱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有你们,我无法站在这里,这1000场演唱会是无法实现的,衷心地谢谢你们,一直在我身边。”


张学友与1000场纪念标识合影(摄影:沈晶)

张学友松弛感满满地站在台上,如同过去无数场演唱会一样,他精准地介绍出每一位幕后人老师的名字,与歌迷亲切互动,表演“一字马”,引发现场海浪般的欢呼声。在张学友一如既往笑容可掬的脸上,亦带着一股孩子般的倔强和纯真。

从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阶段是在香港开始的,在那之前没有所谓华语乐坛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港乐走上繁荣期,张学友就是在这股浪潮中走出来的歌手代表,90年代曾两次拿到世界音乐大奖最佳亚洲歌手,50多张唱片、1000场个唱,直到今天,华语歌手中也没有出现能超越他的人。

一时的顶流容易,一生的巅峰却实在太难了。在歌坛长红40多年,能够不断穿越时间周期,每一次都能创下新的行业纪录,张学友重新定义了音乐行业的价值标杆。那么,为什么这个人会是张学友?


“现场之王”:

超千万观众的标杆效应

2月23日晚,在1000场个人演唱会这一“高光时刻”,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主席徐毅专程前来,在当晚的庆功宴上为张学友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幅三米多的中国工笔画长卷,呈现了张学友十轮次的演唱会历程。


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赠礼(摄影:沈晶)


从左到右:陈志光、陈柳泉、张学友、徐毅、张松辉(摄影:沈晶)

可以说,自1985年首张专辑《Smile》发行以来,张学友的音乐之路便与演出舞台紧密相连。他的每一次演唱会,都是对音乐、对舞台的极致致敬,每一次巡演都创下了多项行业纪录。

1987年,首轮个人巡演《张学友87演唱会》从香港红磡出发,到2025年的第十轮巡演累计场次达到1000场,38年来,到访超过18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座城市,吸引了上千万观众亲临现场。

作为歌手,张学友的艺术生命力是惊人的,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依然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舞台的执着,他的演唱会场次之多,演出质量之高,都让人叹为观止。

2023年以来,演唱会市场“狂飙猛进”,歌手演唱会品质成为社交媒体发酵的热点。但我们可以观察发现,无论是50后还是90后,社交媒体上大都是歌迷“不掺水分”地在赞美,炫耀无可挑剔的现场,以及担心张学友“太累了”的声音。

在演唱上,张学友在气息控制方面堪称一流,能够在长时间的演唱中保持稳定的气息输出,近年来声线更加细腻,唱腔趋于完美。在舞台上,张学友具有强大的控场能力和魅力,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深情内敛,时而幽默搞笑,带歌迷穿梭在一个个音乐的平行空间,令人沉醉,这也是为什么张学友的演唱会被称为“神级现场”的原因所在。

本轮“60+”巡回演唱会的主题是“水”,就像李小龙那句名言“be water”(像水一样),因水无定形,故而能融入万物,适应各种环境,也正因如此,它拥有着无止境的潜力和可能。演唱会的主视觉以水为元素,开场采用了裸眼3D的海浪视觉效果,由平静、澎湃到翻涌,将开场期待的情绪推至最高点,设计令观众耳目一新。


张学友巡演海口站(摄影:沈晶)

在舞台设计上,团队摒弃了传统的四面台,选择采用三面台布局,观众犹如置身于巴洛克剧院中,能更近距离地欣赏到歌手的表演。同时,舞台上配备了大量的升降机、台阶等复杂设计,根据不同的曲目安排不同的舞台效果。例如,在演唱《日出时让街灯安睡》时,舞台上出现四块大银幕,分别播放不同素材,与张学友的出现与演唱完美融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中央设置了四层楼高的乐手舞台,提升了舞台的层次感,40多人的管弦乐团编配,搭配经典曲目,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感。

在演唱会的灯光设计上,视觉与张学友的表演完美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例如,在演唱《刹那爱》时,舞台上三层乐手舞台推出,框架上的方格瞬间释放出耀眼的红色光芒,凸显了乐队舞台震撼绚丽的效果,把思绪拉回到充满怀旧意义的1996年。

在场馆的选择上,“60+”巡演当然可以选择观众规模更大的体育场,但他还是坚持落地在视听包裹感和氛围更强的体育馆,每一站都开到2-6站,唱足全场,这样服务的观众都是数万人,但对歌手嗓音和体能的消耗量却直接翻倍,而这就是歌神的职业精神。

“陪伴是最真诚的告白,对舞台,我们有足够的真诚,足够的爱。1000场对我的意义是,一直都有不同年代的朋友,对我的爱跟支持,让我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你们,这40年,1000场演唱会,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张学友在互动中不断鞠躬,感谢每一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歌迷。

的确,1000场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不仅成为张学友个人职业生涯的新记录,同时更创造了华语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成绩。


从香港红磡唱到全世界: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我真的很喜欢唱歌,到我80岁真的还站在台上的话,你不准我唱歌,我跟你拼了命!”在演唱会的互动环节,张学友对台下的歌迷开玩笑,感叹道,“我真的是在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张学友巡演海口站(摄影:沈晶)

自1984年底踏上歌坛,张学友从来没有想过,当初自己一个如此普通、喜欢唱歌的歌手能够一唱就是40多年,经历10轮巡演、1000场个人演唱会,一路从香港红磡唱到了全世界。事实上,即使放到全球范围内,能达到这样成就的艺术家大概也不会超过五位。

例如,乐坛传奇人物猫王和迈克尔·杰克逊,他们的演唱会场次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数字,对全球流行音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这两位巨星主要活跃在20世纪,他们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滚石乐队自1960年代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他们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举办了多次大规模的世界巡演,迄今依然活跃在演出舞台上。

显然,绝大多数歌手都达不到这样的事业成就。对于歌手而言,每一轮巡演举办超百场就会成为一个挑战。这不仅仅是对歌手票房号召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毕竟上百场的巡演意味着至少需要吸引数百万观众愿意为演唱会掏腰包。而对于歌手本人来说,巡演更是一场对身心极限的残酷挑战。

在巡演途中,歌手需要倾注全副精力和体力,然而,连续不断的演出,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马拉松,对歌手的身心都是前所未有的折磨和考验。许多歌手和乐队,随着年龄的增长,嗓音条件的变化和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往往会很难应付大规模、高强度的巡演。

此外,艺人的职业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市场变化、观众口味的转变、个人健康状况的起伏、团队矛盾与纠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歌手的事业发展和巡演计划的顺利实现。


张学友出道以来的10轮巡演

1000场成绩单的背后,不仅需要艺人“作品等身”,唱功出色稳定,还要保持日常毫不懈怠的体能训练,更需要作品历久弥新,拥有穿越时间周期的票房号召力。

在港台,艺人出道时都会身兼多职,尝试不同的领域以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张学友也不例外,他早期也曾涉足演艺界,出演过一系列电影。然而,与众多艺人不同的是,张学友始终将音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梦想和事业。

即使有其他更有利可图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从未动摇过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这种纯粹和专注,在新生代巨星Taylor Swift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音乐事业为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作品”和“巡演”。

1961年7月10日,张学友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员,性格豪爽,喜欢唱歌跳舞,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张学友。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学友陪朋友参加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凭借一曲《大地恩情》从一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

夺冠后,张学友与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正式踏入歌坛,环球音乐集团在1999年收购了宝丽金。历经时代变迁,厂牌更迭,张学友始终留在环球音乐的大家庭里,这段相知相惜的佳话已经延续了四十余年。

奠定张学友“歌神”地位的国语专辑《吻别》发行于1993年,全球销量超过400万张,打破了多个地方的唱片销量纪录,这也是华语乐坛唱片销量最高的一张专辑,歌曲《吻别》、《情网》、《一路上有你》等都是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

在音乐风格上,张学友也没有满足现状,一生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经历了从流行抒情到多元化的过程,融入了摇滚、舞曲、R&B、说唱等多种曲风。他也热爱音乐剧,2005年带着《雪狼湖》国语版来到内地,经历高密度、上百场的巡演,在当时把颇具创新性的音乐剧形式带到了更大众的观众面前。

在第999场海口演唱会上,张学友提到一句老话,“谁人渐老便下台”,开玩笑提到自己非常害怕退休,感觉退休很恐怖,千万不要退休,“我会尽量把这个‘渐’字,一直延续下去,我是不会老的......幸亏有歌迷在,就可以一直做自己最爱的事情,可以唱到80岁。”

张学友还谈到了自己的偶像、传奇歌手Elton John,他一生唱了三千多场,忍不住笑着问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言语间,张学友已透露出他的人生目标——永不退休,继续唱下去,唱到70岁、80岁......


张学友巡演海口站(摄影:沈晶)

“从第一场演唱会到现在,和我奋斗的老师们可以见证,我一直在进步。”在昨日的演唱会上,张学友回忆,职业生涯中第一首需要跳舞的歌曲是《Cry》,那时自己只能动手不能动脚,全部都是上半身在动,排舞老师调侃他的长项是“不能动”,所以给他排了这样一首不动的舞蹈给他,如今自己60多岁了,居然可以全场跳舞。

“过几年就70+了,只要我还在这个舞台,我绝对不躲懒,不投机。”张学友笑着承诺,只要自己还在舞台上,就会尽全力去表演,把最好的自己带给大家。“我必须要大家,我自己也是,保重身体,开开心心过生活,我会加油的,张学友,加油!”

在演唱会现场,张学友也鼓励歌迷寻找内心所爱,“只要大家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请大家就努力地做下去好不好?”


小结

张学友身上,既有对作品的坚持,不断推出新作,勇于探索多元的音乐风格,也有为了确保演唱会的品质不计代价,甚至可能会牺牲一些自我,确保持续为乐迷带来顶级的现场体验和新鲜的音乐感受。

如今,回顾张学友的音乐人生之路,他是一个自省自谦的人,始终保持着巅峰状态,以及对舞台最纯粹的赤子之心,心无旁骛,只为超越自我。

作为华语乐坛的殿堂级人物,张学友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上。在媒体面前和私下场合里,无论是作为丈夫还是父亲的身份,他常坦诚地分享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与同时代的巨星相比,他更显亲和力,40多年来与歌迷之间保持着如同家人一般的亲密情感。

张学友能够始终站在乐坛的巅峰,不断丈量出一个歌手新的职业半径,这得益于作品的持久生命力,而张学友本人对音乐的执着、对演出的敬业精神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使他成为了能够连接不同世代、深入人心的歌神。

排版:河清 / 审核:容容

阅读往期热文

【音乐版权】 ; ; ; ; ; ; ;

【音乐平台】 ; ; ; ; ;

【现场音乐】 ; ; ; ; ; ;

【音乐营销】 ; ; ; ; ;

【音乐科技】 ;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今日头条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