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这场二战后欧洲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不仅给乌克兰、俄罗斯带来巨大损失,整个欧洲也深受拖累。近日,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强势“调解”下,俄乌战争有可能迎来新的转折点。

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对媒体表示,特朗普和其团队专注于继续与俄乌进行谈判以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有信心能在本周完成谈判。

不过,外界目前还很难判断特朗普是否有能力在本周内完成谈判。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谈判取得进展,俄乌战争也不可能很快结束。原因很简单,俄乌双方暂时都不具备停战的条件和意愿。



战争爆发初期,俄军通过“闪电战”从多个方向大举侵入乌克兰领土,试图一举击溃乌克兰。在乌军的顽强抗击下,俄军被迫收缩战线。2023年,俄乌战场陷入僵局。2024年后,俄军在乌东地区逐步推进,乌克兰也攻入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

目前,俄军继续在乌东地区保持攻势,同时试图驱逐占领库尔斯克的乌军。由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明显减弱,甚至表现出要压服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的姿态,乌克兰在战场内外都面临空前压力。

经过三年血战,乌克兰遭受巨大人员伤亡,东部大片国土沦陷,全靠外部输血才能维持战争和经济。如果停战,乌克兰官方不仅难以收复失地,无法对内交代,就连一直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欧盟国家恐怕也不甘心。



战争同样让俄罗斯伤亡惨重,国内经济萧条。但要此时停战,俄罗斯也未必情愿,因为库尔斯克失地尚未收复,吞并乌东四州的目标也没实现,能否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是一个未知数,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难以对内交代。

俄乌战争最大的变数就是美国。从目前迹象看,特朗普政府达成俄乌停火的决心很大,甚至不惜越过乌克兰和欧洲盟国与俄罗斯谈判。特朗普擅长“极限施压”,不过他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将“极限施压”的手段用到了乌克兰身上。处境艰难的乌克兰政府尽管有欧盟国家的支持,恐怕也很难扛住美国的压力,不得不与俄罗斯谈判。

俄罗斯当然愿意谈判,但由于俄罗斯在战场上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又是美国主动提出调和,俄罗斯的要价肯定不低。预计俄罗斯不仅要乌军退出库尔斯克,保住早已吞并的克里米亚,还要拿下乌东四州,并要求保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

乌克兰和欧盟则会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出乌克兰领土,赔偿损失甚至惩罚战犯。否则,不仅是乌克兰丧权辱国,欧盟也无法对内对外交代。因此,即使美国可以通过施压让俄乌双方暂时停火,俄罗斯与乌克兰和欧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可能短期内得到缓解。



目前看,俄乌战争的前景不大可能是俄罗斯或乌克兰完全达成自己的目标,比较有可能的是在美国的施压调停下,俄乌双方边打边谈,最终实现长期停火,但很难缔结和平条约。就像1950年代的朝鲜战场,参战各方签署停战协定,但韩国与朝鲜至今仍未缔结和平条约。

俄乌战争让双方损失惨重,欧洲各国在能源供应、经济复苏等方面也遭受严重冲击,可以说俄乌两国以及整个欧洲都是战争的输家。但这场战争也让少数国家获益匪浅,最大的赢家首先是美国,其次是中国。

俄乌战争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在东欧、中东以及中亚等地的影响力,强化了北约的凝聚力。作为北约的主导力量,美国通过战争巩固了其在欧洲安全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是乌克兰武器的主要提供方,加上北约国家纷纷提高军费开支,美国军工企业由此获得巨大收益。战争还导致俄罗斯能源大幅减少对欧洲输入,欧洲不得不大量进口价格不菲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美国最近正施压乌克兰与其达成矿产协议,是美国利用俄乌战争获利的又一例证。



中国也从某些方面受益。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采取中立劝和立场,既要求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得到尊重,又继续和俄罗斯保持紧密的经贸往来。尽管美国和欧盟一再指责抹黑中国对俄提供军民两用产品等于支持俄,但中国坚持自己有权发展与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关系。

中国通过大幅增加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中国汽车、机电等产品也趁西方国家严厉制裁俄罗斯的机会,大举进军俄罗斯市场,填补了西方国家和日韩企业撤出后的空白。

同时,中国还增强了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推进了俄罗斯一直阻碍的中吉乌铁路建设进程。中俄还在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方面加深合作,对中国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大有好处。

但抛开这一切,残酷的俄乌战争已长达三年,这不仅是俄乌两国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如能停火止战,通过谈判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则善莫大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