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市教育局明确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孩子们走向户外“动起来”有何新变化?动静记者走访了贵阳市的中小学校。
上午十点,走进贵阳市纪念塔小学,学生们正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这个学期,学校课间时间从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第二、三节课之间则是“体育大课间”。学校体育组教师结合体能运动、少数民族舞蹈和体测项目动作为学生量身定制了40分钟的创意课间操。
贵阳市纪念塔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青箫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每天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也变长了,可以多下来操场活动,和同学踢毽子、打羽毛球,感觉学业没有那么紧张了。”
据介绍,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按照“1+N”的模式进行,学校除了开足基础体育课,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段、学校场地规模,在课后延时、社团活动等时间开设N种特色体育课程。
此前一、二年级一个星期有四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是三节体育课,本学期学校对课程设置做出了调整,在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就利用中午的乐童时间,让学生先进行午休,随后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学校还开设了花样跳绳体育社团,请专业教练授课,这项运动不仅和中考接轨,也锻炼小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孩子们很喜欢。”贵阳市纪念塔小学校长徐贤诗介绍。
在贵阳市第十三中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能和体育技巧,定制不同类型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学生朱思媛说:“每天体育项目都有羽毛球、篮球、体能操这些,更多的休息时间可以放松身心,让我们精力更加充沛。”
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许志勋介绍:“考虑到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特地安排了趣味性十足的运动项目。不同学段开展的体育活动均与中考体育项目挂钩,遇到天气不佳不适合室外活动的情况,会组织学生做室内操。”此外,学校还引入民间体育项目,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的学校空间狭小、运动场地不足怎么办?贵阳市教育局学生发展工作处处长董飞飞介绍,贵阳市各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充分开发校园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拓展和开发活动空间,打造微型操场。“我们通过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确保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非体育类学科教师培训后从事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加强教师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业务培训。”
记者:孙艺瑗 邓伟
来源:动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