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结果已经正式出炉,现任总理朔尔茨承认所在党派选举失利,而德国新任总理也即将上台,其对华态度早已被媒体曝光。德国大选到底有何细节?即将上任的新总理又究竟秉持怎样的对华态度?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结果,已经正式出炉。联盟党得票率为29%,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19.5%,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得票率为16%。
选举结果出来后,朔尔茨已经公开对外承认此次选举失利,他声称,“这是一个痛苦的选举结果,也是一场选举失败”。而德国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则公开宣布获胜,默茨还呼吁要尽快组成新政府,称世界不会等待德国。据悉,一旦默茨组阁成功,到时候现任总理朔尔茨就会交出权力、直接下台。
与此同时,随着联盟党赢得选举,即将上任德国新总理的默茨,其对华态度也已经被媒体曝光。那么,默茨到底有着怎样的对华态度呢?先来说说积极的一面。在不久前的慕安会期间,默茨曾主动求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联盟党非常重视对华关系,愿与中方一道深度发展双边合作关系。从这一表态中可以看出,默茨是希望能够加强中德合作的。
再来说说消极的一面。此前,默茨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警告德国企业,称对华投资是风险极大的做法,要减少关键领域的对华依赖 ,提高德国经济的独立性。不仅如此,默茨还曾多次渲染过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华态度较为强硬。
有专家分析称,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落下帷幕,联盟党脱颖而出,其总理候选人默茨即将接过领导德国的重任。此次选举不仅是德国国内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也在国际舞台上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默茨的对华态度,更是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在对华态度上,默茨展现出了复杂的两面性。他积极的一面,让人看到中德关系继续深化发展的可能性。中德两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默茨的这一积极态度,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但他消极的一面则令人警惕。默茨的种种消极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也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背道而驰。中德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市场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合作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端制造对立和风险论,只会破坏双方的合作基础,损害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默茨对华态度的这种两面性,既反映了他自身政治立场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德国国内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在德国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对于中德关系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势力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来谋取政治利益;而另一些势力则看重中德合作带来的经济利益,希望维持和加强两国的合作关系。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始终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中德两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气候变化、多边主义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我们希望后续默茨领导下的德国新政府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摒弃无端的偏见和误解,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的自主选择。
未来,中德关系走向何方,将考验默茨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我们期待德国新政府能够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保持务实合作的同时,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德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