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记者准时打开了上交所网站,准备迎接三大运营商2025年首月运营数据,结果在刷新了N次后发现,如“生物钟”般准时披露的运营数据,今天竟然迟到了?!
第二天,记者又“不死心”地打开了上交所网站,结果往常发布公告的通知栏里依旧是空空如也……难道?新年新气象,三大运营商调整了运营数据发布频次?
果不其然,记者在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上发现,在运营数据栏目里,数据分类已经变为了“每季”和“每年”。同样,在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上,也显示将以季度频次公布运营数据。
为何三大运营商在开年选择打破常规,将运营数据公布周期调整为季度公布?这一变化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也可以理解为三大运营商向积极拥抱AI科技企业转型的重要信号。
自1997年中国移动(原中国电信)香港上市起,每月18日至20日披露用户数据便成为三大运营商与资本市场的“固定契约”。移动用户数、固网宽带渗透率、5G套餐用户量等指标,曾是投资者判断运营商价值的核心参数。
过去,每月公布运营数据的模式契合了传统通信业务的稳定发展特性。彼时,运营商主要业务聚焦于基础通信服务,如语音通话、短信以及基础流量套餐等。随着信息通信基础业务的逐渐普及,相关业务发展逐渐加速,用户需求变化较大,按月公布数据能及时、精准地反映出业务的短期波动情况。这有效数据可以为运营商制定短期营销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帮助其迅速调整业务方向,满足市场的即时需求。
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三大运营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机遇,纷纷踏上向科技企业转型的新征程。而在这转型过程中,数据公布周期的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
今年年初,随着DeepSeek的全面席卷,三大运营商快速响应,纷纷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布局AI赛道。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总结国资央企发展人工智能进展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国资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作为科技类国资央企,三大运营商在布局新兴产业方面势必要“挑大梁”。
以中国移动为例,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7.9亿户,固网宽带用户6.7亿户,市场已触及绝对饱和状态,传统用户增长逻辑下的“内卷式竞争”难以为继。而AI等新兴技术带来的第二曲线业务,正以年均超20%的增速成为运营商营收增长的主引擎。但新兴业务的增长曲线与传统业务截然不同。按照季度公布数据,能让运营商将一个季度内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展示,更全面地反映业务的发展趋势。
此外,随着运营数据披露方式的调整,三大运营商股价再次迎来历史性突破。2月21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股价涨停,中国移动市值突破2.46万亿元,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认可了三大运营商的相关模式调整。
总结来看,三大运营商调整运营数据公布周期,是基于行业发展现状和自身转型需求做出的理性决策。这一调整不仅顺应了数智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三大运营商在新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场持续28年的信息披露惯例的终结,恰似运营商递给数字经济时代的一张“投名状”。
在AI重构一切的时代,运营商或许正在书写新的历史:那个曾经靠用户数论英雄的时代已然落幕,而一个以智能算力为基、以生态价值为尺的新纪元,正缓缓拉开帷幕。
总编视点 | 民营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开年惊喜!在华外资电信企业迎来 “黄金发展期”
一图读懂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代表企业
作者:王禹蓉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央视频 | 微软MSN | 视频号 | 微博 | 今日头条 | 百家号 | 网易号 | 搜狐 | 腾讯新闻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