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慧,今年38岁,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省吃俭用供我和弟弟长大。
我从小成绩不错,考上了本地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留在省会城市工作,如今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主管,收入还算稳定。
我结婚已有十年,前夫刘明是我的大学同学,婚后我们买了房,生了一个女儿,本以为生活就这样安稳下去,但现实却远比想象更复杂。
我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争吵不断,尤其是我每月给父母寄5000块钱,更是让他不满。
他认为我“偏心娘家”,觉得我是在“养我爸妈”,可他却忘了,我的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上学,而他的父母早早给他买了房,甚至连婚礼都是我家出的钱。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尤其是母亲,她总说我是她的骄傲。
而我的弟弟张强,比我小五岁,从小被家里宠着,父母对他的关心远比对我多。
可我一直觉得,既然我是姐姐,就应该照顾弟弟,所以无论是他上学、工作,还是谈恋爱、结婚,我都尽力帮衬。
可我没想到,这种“帮衬”,在他们眼里,成了理所当然。
直到我离婚,才彻底看清了这一切。
我和刘明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向了尽头。
离婚的决定是在一次争吵后做出的。
那天,他又因为我给父母寄钱的事发火,说我“养着娘家人”,可他却忘了,他的父母每次来家里,我都是尽心尽力伺候,逢年过节从不吝啬礼金。
可他对我父母呢?
每次回去,连话都懒得多说一句。
最让我心寒的是,他居然在女儿面前说:“你妈就是个冤大头,钱都给了姥姥姥爷,咱家才这么穷。”
我彻底失望了。
离婚后,房子归我,女儿归我,刘明给了一笔不多的抚养费。我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虽然苦点,但总归是清净了,可没想到,真正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离婚的消息传回家,弟弟张强第一个打电话来。
“姐,听说你分到房子了?”他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我心里咯噔一下,直觉告诉我,这通电话不会简单。
“嗯,房子归我。”我淡淡地说。
“那正好,你也知道我和丽丽(弟媳)租房住不方便,我们正打算买房,可首付还差点钱。”他说得理所“你不是分到钱了吗?正好帮帮弟弟。”
我顿时愣住了,半晌才回过神:“张强,我离婚的事你也知道,房子是归我了,可是房贷还要继续还,女儿的抚养费也要我出,我哪来的钱给你买房?”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接着就是母亲的声音:“慧慧,强子是你亲弟弟,他现在有困难,你帮帮他怎么了?你不是一直都很疼他吗?”
我苦笑:“妈,我一直在帮他,从他上学,到工作,到结婚,哪次不是我帮着?可我刚离婚,你们不问我过得怎么样,就想着让我出钱?”
母亲的语气顿时变得不耐烦:“你一个大姑娘家,离婚了总要再嫁的吧?弟弟可是一家之主,他的家才是最重要的。”
我听得心寒透顶。
“妈,我的钱是我自己挣的,凭什么一定要给他?”
“你是不是觉得你现在有房有工作,就能不管家里了?”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你弟弟可是我们家的独苗,将来要传宗接代的,你作为姐姐,帮他买房是应该的!”
我忍不住笑了:“那我女儿呢?她不是你们的外孙女?她就不重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弟弟不耐烦的声音:“姐,咱爸妈年纪大了,你就别惹他们生气了。再说了,你一个女人,房子留着也没用,早点给我,还能让爸妈少操点心。”
我终于忍不住了,冷声道:“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反正房子是我的,一分钱也不会给你。”
电话挂断后,我坐在沙发上,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些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尽孝,在维护亲情,可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做的所有一切,在他们眼里,只是理所当然。
离婚后的日子并不容易,但至少,我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次了。
我不再纵容弟弟,不再无条件满足母亲的要求,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和女儿身上。
母亲一开始还经常打电话来指责我,说我“冷血无情”,说“家里养你这么大,你连弟弟的忙都不帮”,可我再也不心软了。
我终于明白,亲情不是用金钱维系的,真正的家人,会关心你的感受,而不是只想着索取。
这一天,女儿放学回来,看到我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跑过来抱住我:“妈妈,以后我长大了,会对你好好的。”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心里一片温暖。
是啊,我还有女儿,还有自己,以后的人生,我要为了真正爱我的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