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一头灰白色短发,一身棕色工装夹克,音乐响起,舞台上的老人自然摆动身体,鼓棒也在指尖自由转动起来……2月16日,69岁的杨奶奶参加了孙女就读小学的开学典礼,不是作为家长,而是表演嘉宾。
杨奶奶在孙女开学典礼上表演
4年前,65岁的她被儿子影响接触到架子鼓,在广西浦北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人生”;4年来,她学会了上千首歌曲,曾为打出一首高难度歌曲苦练大半年。
是什么让杨奶奶坚持这么久,架子鼓又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月24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杨奶奶的儿子河十,走进杨奶奶与架子鼓的故事。
杨奶奶(左)和儿子(右)
把架子鼓带到妈妈身边
想让她用爱好代替干农活
河十来自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镇长塘村,1989年出生的他,是听着Beyond乐队的歌长大的。受此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各种乐器,先是学了吉他、电子琴,十年前接触了架子鼓,后来在广东东莞成为一名架子鼓老师。
2021年春节,他把一套架子鼓带回了老家,想试着帮父母培养兴趣爱好:“他们俩身体都不太好,却总是闲不下来,想让他们学习架子鼓,少干点农活。”
春节期间,河十没事就在家里打鼓,亲戚朋友们会围观,有些也会上手试试,他的母亲是最有“天赋”的:“我妈手脚协调性还可以,也喜欢玩。”
河十先教母亲打一个节奏,杨奶奶练习了一个多月。同年清明节回老家时,他见母亲打得不错,就配了一首歌曲,之后又是一个月的练习。终于,杨奶奶花费两个多月,学会了人生中第一首歌曲——《桥边姑娘》。
“她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的东西,自己都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河十说,“她学会了一首歌后就越打越开心,从表情可以看出她很快乐。”
杨奶奶和儿子一起打架子鼓
挑战高难度歌曲
享受完成一首歌曲的成就感
从那以后,杨奶奶便爱上了打鼓,河十特别把家里的一间房改造成鼓房,方便母亲练习。最初,杨奶奶还需要跟儿子打视频,远程教学;一年后,她就可以照着乐谱自学了。
“如果不出远门,她每天都会打鼓。农活还是会干,但是比之前少了很多,够自己吃就行。”河十说,4年来,母亲学会了上千首歌曲,现在简单的歌曲她一两天就能学会。
不过,杨奶奶并没有沉浸在快速学歌的简单快乐中,她喜欢钻研,也不惧挑战。在此期间,她挑战了Beyond乐队的《不再犹豫》、小虎队的《爱》等高难度歌曲,“这两首歌光基本节奏都要练好久,她学会一首要花大半年”。
他告诉记者,母亲学习架子鼓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好了,她感觉做了让自己满意的事情,很享受完成一首歌曲后的成就感。
杨奶奶为村民表演架子鼓
在孙女开学典礼上表演
会将架子鼓一直打下去
如今,杨奶奶会在村头表演,带着村民们一起享受音乐的美妙;也经常被当地政府邀请参加一些演出,成了当地的“红人”。
2月16日,孙女就读的小学开学,杨奶奶受邀登上舞台,表演了《你笑起来真好看》《离别开出花》两首歌曲。
舞台上,杨奶奶一头灰白短发,一身工装夹克,坐姿挺拔、精神矍铄;音乐前奏响起,她会很自然地跟随节奏晃动身体,还会自由转动鼓棒;当第一声鼓点落下,她便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主角……
被问到为何会被邀请去小学表演,河十告诉记者,学校是想向孩子们传递“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那么,杨奶奶的架子鼓还会打多久呢?她的答案是:“会一直打下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