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俄军在火力投送方面规模空前,今年以来已发射570万发各类炮弹,装载量相当于4600节标准火车车厢。如此规模的火力投送在现代战争史上实属罕见。
俄军在前线部署包括“龙卷风-G”多管火箭炮系统、2S19“姆斯塔-S”自行火炮等火力打击装备,显著提升火力打击精度和效能。在精确制导炮弹的支持下,俄军的火力打击能力较之战争初期有提升。
俄军通过建立网格化火力覆盖体系,俄军实现对战场关键区域的全天候火力控制。俄军还在战场上大规模运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火力指挥控制系统,这使得其火力打击反应时间缩短,打击效率提升。据估算,这种新型火力指挥系统将俄军的火力反应时间缩短约40%,提升战场主动权的把握能力。
2024年以来,乌军在火力打击下付出代价,伤亡人数高达59万。在阿尔乔莫夫斯克、马林卡等重点战区,乌军的防御体系面临考验。
可以说,在整个军事行动期间,乌军的总体损失已突破100万人。近半年来乌军精锐部队损失重大。在过去6个月内,乌军有约62000名士兵伤亡,同时损失各类坦克装甲车辆5600余台。这一损失规模导致许多乌军作战单位的实际战斗力下降,部分旅级单位的实际兵力已降至营级规模。按照一个标准旅4000人的编制计算,俄军在2024年平均每2天就能造成乌军一个旅的损失,这种损失速度超过乌军的补充能力。
俄军还大量使用包括“柳叶刀”和“立方体”等巡飞导弹,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升打击的精准度。俄军在火力配置上采取“梯次打击”策略,即首先利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方指挥所、雷达站等目标,随后用常规火炮形成火力覆盖,配合地面部队展开进攻。
俄军在前线部署多型无人机系统,这些无人机承担侦察任务,还能够直接参与打击行动。
在这种战场态势下,乌克兰方面开始寻求战术调整。据报道,在顿涅茨克地区确认波兰的雇佣军人员的存在。这些军事人员能在战术层面提供支援,但考虑到俄军目前已形成的火力优势和战术体系,这种人员补充难以改变战场态势。
当前俄军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作战体系,包括情报获取、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能力,这些优势难以被人员补充所突破。从战略层面看,战场态势正在经历变化。一方面,俄军通过火力优势和战术创新,在战场上取得成果;另一方面,乌克兰方面也在寻求突破口,试图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来改变局势。
随着战事的持续发展,各方需要关注局势变化。在当前俄军火力优势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如何维持战场平衡、防止冲突升级,成为关注的焦点。
总的来说,目前的战场态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俄军火力优势的扩大,乌军损失的增加,外部力量介入带来的变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战局的发展走向。国际社会需要继续关注事态发展,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