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郑州之后,又开始了日常的生活。

回老家一趟,收获特别大。

不仅仅是参加了婶子的葬礼,更让我认识到了农村的一些传统礼仪文化。

还让我悟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以前,我不太喜欢参加这种场合,总认为人都不在了,还搞这些仪式有什么用呢?

母亲的葬礼,我没有参加,因为当时非典。

实际上不是非典我也不想参加,那时候太年轻,还不知道如何来面对生离死别。

父亲的葬礼我原本不想参加的,这当然有赌气的成分在,是叔叔说了一句,你爸走的不全还,或者说是,不体面。

体面不体面,都是活人赋予的意义,死去的人,再也看不到,听不到,啥也不知道了。

这不过就是一场告别,一个聚会,一场演出而已。

可是整个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又一个告别,一场又一场聚会,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呢?

现在慢慢的认可了。

人生需要这样的仪式。

活人需要这样的体面。

就像看过的电影,《人生大事》,还有想看一直还没顾得上看的电影《破地狱》。

人生大事,无外乎生与死。

而破地狱,看似在超度死去的人,实际上,更是在破除活人的地狱,就是那些固有的观念与思想。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和人打交道。

最难处理的,就是和亲人与爱人之间的关系。

最亲不过父母,最近不过夫妻。

处理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与另一半的关系,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难搞的关系了。

千人千面,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价值观不一样,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尊重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

无论是与陌生人,还是与家人,这两点是前提。

合得来的,就来往,合不来的,远离。

实际上,这不仅仅适用于职场,更适用于家族的亲戚之间。

家庭,就是一个小组,大家庭,相当于一个部门,而家族,就是一个公司。

在哪里生存,就要适应哪里的生存之道。

想要在这世间立足,比拼的,还是整个家庭的影响力,及其价值。

这中间包括你与另一半的身心健康,经济状况,子女的教育情况。

人生下半场,谈的是子女与另一半,拼的更是身体健康。

时间是钱,快乐也是钱。

家庭和睦,整个大家族之间的团结协作,更值钱。

人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就是自由和快乐,想要得到这两样东西,一是要有足够的钱,二是要家庭和睦。

而家庭和睦的基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要好,这才是根本。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是爱情,亲情是亲情,友情是友情。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世间从来都没有单一的感情。

夫妻关系,看似单纯的男女两性关系,讲的是爱情,但它从来都不会单独存在,而是和亲情,友情,深度捆绑在一起的。

人这一生,就像一棵大树,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生活在自己选择的外部环境中。

就像我之前听过太多读者讲过的婚姻故事,还有出轨背叛婚外情的,你以为这些故事的发生,和公婆没关系吗,和父母兄弟姐妹没关系吗?

所有人物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像《甄嬛传》里的各种人物,你以为女人受宠,拼的是姿色,才智吗?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家族势力。

甄嬛得宠,父亲升官。甄嬛失宠,全家流放。

前朝和后宫,从来都是关系着国家大事。

平民老百姓也是如此。

你以为皇帝想娶谁就娶谁,想废后就废后吗?

不,皇帝虽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他受掣肘的地方更多。

贵为皇帝都有这么多的无奈与辛酸,何况一个普通老百姓。

传统北方农村的家族之间,是靠男性的血亲维系在一起的,而现实情况,却是各家的夫人在掌权。

你认为很多时候是在讲兄弟情谊,考验的却是妯娌的人际关系。

你认为是因为利益,实际上,还是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就看谁更有影响力,谁更有势力和威望。

到底是谁说了算,这才是根本。

一个家族,不仅仅是一部甄嬛传,更是一部百年孤独。

别说是父母与子女,还有兄弟姐妹,就算是夫妻,也是有早有晚,总是要分离。

人生和谁过,终究还是在和自己过。

明白了这一点,人生就会顺畅很多。

《甄嬛传》一直经久不衰,实在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它不但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更是一部中国女性的群体画像。

只不过她们都处在高层,而我们,处在底层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