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凌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揭晓,中右翼联盟党以微弱优势胜出,69岁的基民盟主席默茨将接棒朔尔茨,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新掌门人。
这场选举结果标志着,德国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剧烈转向。默茨在胜选演讲中直言:“德国必须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掌控自身命运的关键,就是逐渐摆脱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影响力。
一、特朗普的“祝贺”与默茨的“打脸”:美德关系暗流汹涌
选举结果一出,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平台发文,“祝贺”保守派胜利,特朗普称“德国人民厌倦了错误政策”。
然而,这番看似友好的表态背后,却是德美关系的空前裂痕。默茨在胜选当晚的电视辩论中,毫不掩饰对美国的失望,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命运漠不关心,德国必须结束对华盛顿的依赖!”
此言一出,欧洲政治圈哗然。这种矛盾,折射出德美两国深层次的利益冲突。特朗普正在强推“美国优先”,要求德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甚至威胁让美国退出北约,停止保护欧洲国家。
而默茨主张的“欧洲安全自主化”,直接剑指北约框架下的美欧权力结构。德国国际安全研究所专家施特拉克指出:“默茨的胜利,本质上是一场针对美国霸权的温和政变。”
二、内政困局:29%得票率背后的“跛脚总理”危机
尽管赢得选举,默茨面临的挑战堪称地狱级。联盟党仅获29%选票,创下二战以来保守派最低纪录。与此同时,极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19.5%,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得票率为16%。
默茨虽高呼“绝不与极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这种‘极端势力’合作”,但传统盟友社民党、绿党均表态拒绝组阁。有学者调侃称,“默茨像极了拿着金杯,却找不到庆功宴主人的冠军。”
除此以外,经济困境更是让默茨的未来雪上加霜。德国制造业PMI连续18个月萎缩,能源价格一度较2021年暴涨数倍,巴斯夫、大众等巨头接连宣布减产。
默茨的“经济复兴三板斧”——减税、松绑监管、重启核能,被《明镜周刊》讥讽为“19世纪的药方治21世纪的病”。
而默茨在能源政策上的急转弯,如暂停淘汰核电、重启煤电厂,已引发绿党支持者的街头抗议。
默茨的外交路线更显激进。他一方面承诺“加大援乌力度”,将现有每年80亿欧元军事援助提升至170亿;另一方面却宣称要“从中美俄餐桌上抢食”。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实则暗藏算计:
默茨主张对美“软脱钩”,通过组建欧洲军、推动欧盟防务一体化,逐步替代北约功能;
默茨主张对俄“冷对抗”,在继续制裁的同时,默茨秘密推动能源谈判,用乌克兰战后重建合同等筹码,换取俄罗斯能源优惠;
默茨主张对华“风险对冲”,其一方面叫嚣“减少供应链依赖”,加强对中国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赞成德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
可以说,默茨的豪赌充满风险。他的政策一旦失败,可能将欧洲拖入更深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