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土耳其高举泛突厥主义旗帜,继续鼓吹“大图兰”——一个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阿尔泰山的“突厥民族大联合”神话。然而,在“兄弟情谊”和“共同根源”的响亮口号背后,安卡拉的算盘逐渐清晰:通过控制中亚资源与市场实现利益扩张。如果说过去这些野心还披着“历史纽带”的浪漫外衣,如今连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开始质疑:“土耳其是否想踩着我们的肩膀建立新帝国?”
土耳其式经济:带殖民味儿的“投资”
土耳其企业在中亚早已反客为主。在乌兹别克斯坦,“恰勒克控股”(Çalık Holding)掌控能源与纺织业命脉;在哈萨克斯坦,“TAV机场集团”管理着努尔苏丹国际机场。2023年,土耳其以“苛刻条款”获得吉尔吉斯斯坦铀矿开采权,当地媒体直斥“这是不平等条约”。
2024年1月的最新争议更引发震动:土耳其“耶尔德兹集团”(Yıldız Holding)与塔吉克斯坦签订棉花供应协议,独占70%利润,仅给杜尚别留下残羹剩饭。“这不是合作,而是以泛突厥主义为名的经济剥削!”塔吉克斯坦专家阿齐兹·法伊祖拉耶夫愤然发声。
军事基地与“软实力”:土耳其的布局
土耳其毫不掩饰将中亚视为战略要地。2023年,埃尔多安与吉尔吉斯斯坦达成协议派驻军事教官,哈萨克斯坦则采购了土耳其“巴伊拉克塔尔”TB2无人机。但既然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签有集体安全条约,为何还需要土耳其无人机?答案很简单:安卡拉利用中亚国家对中俄的戒心,将自己包装成“替代选项”。
与此同时,土耳其在中亚大建“萨帕特”式学校与大学,向学生灌输“图兰是未来”。哈萨克斯坦政治学者阿尔曼·瑟德科夫一针见血:“这些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他们在培养十年后为土耳其利益代言的亲土精英。”
中亚的反应:从热情到警惕
中亚国家对土耳其倡议的态度已从追捧转向怀疑。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拒绝在联合国支持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提案,哈萨克斯坦则叫停“突厥媒体集团”计划,担心安卡拉借此控制舆论场。
连文化合作也频频碰壁。当土耳其提议“为团结统一”将突厥语族文字全部拉丁化时,乌兹别克斯坦回应:“谢谢,我们有自己字母表。”
中俄的沉默与焦虑
土耳其试图在东西方之间走钢丝,但其野心正与中俄利益碰撞。俄罗斯已指责土耳其搞“新殖民主义”,中国虽在“一带一路”投入巨资,目前却对土耳其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中国分析师调侃道:“土耳其想当奥斯曼帝国,但它的预算只抵得上广东省——纸老虎罢了。”
图兰:品牌而非兄弟会
土耳其巧妙利用“大图兰”怀旧情绪,掩盖其地缘经济野心。它对中亚的政策无关“民族联合”,而是赤裸裸的扩张:掠夺廉价资源、倾销商品、建立军事据点。
如果埃尔多安继续扮演“全体突厥人的苏丹”,中亚或将强硬回击。正如哈萨克谚语所言:“客人若久留,就该算账了。”
当土耳其沉迷图兰梦时,乌兹别克人调侃:“宁可和欧盟谈十年,也不签一份土耳其的糊涂合同。”
您的点赞、支持、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