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4年是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和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以下简称“国家网”)成立30周年。为更好地展现国家网各地监测站的风采面貌,《净水技术》杂志社将联合各个监测站进行专题宣传,重点报道各监测站的背景情况、业务范围、检测能力、以及科技成果等方面,助力监测站品牌影响力提升及市场化发展。欢迎各单位向我社供稿。
发展历程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以下简称“合肥监测站”)是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机构,具有独立开展有关业务工作的水平和权力。
自1994年成立以来,合肥监测站始终致力于提升合肥市乃至周边地区供水水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合肥监测站由最初的1355平方米扩大至2800平方米,人员由最初的10余人增长至目前的40人,已经从一个初具规模的水质监测机构成长为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水质监测中心。
在发展历程中,合肥监测站紧跟国家水质监测标准和技术的更新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检测能力和管理体系。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合肥监测站更是加大了在设备引进、人员培训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合肥监测站2024年度资质认定评审会
能力建设
硬件设施:合肥监测站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2800平方米,恒温面积达100%。作为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仪器设备配置高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实验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生物显微镜等先进的水质检测仪器,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近1600万元。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覆盖率达到100%,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均符合检定要求,可承担水质分析和各类涉水产品分析,可承担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二次供水、聚氯化铝、氯化铁、硫酸亚铁、次氯酸钠等共22类的检测。
人员队伍:合肥监测站设站长、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业务负责人等岗位,下设质量控制室、无机分析室、有机分析室、生物分析室和净水材料分析室。职工 40 人中,硕士研究生 15 人,本科生25人。高级职称 16 人,中级职称 11 人,工程师以上人员占比68%,专业覆盖化学分析、环境工程、生物、给排水等。站内成员均具备丰富的水质监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方法,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组织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
管理体系:合肥监测站致力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将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从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到检测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出具等各个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通过利用过程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确保检测活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保障检测数据准确、结果科学、报告规范,确保服务对象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合肥监测站党建引领业 务工作
承担任务
检测工作:负责合肥市及其水源水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合肥市自来水生产用净水剂、净水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
管理工作:负责安徽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的管理工作,向社会提供有关水质检测与水质评价方面的咨询及服务。
日常监测:定期对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掌握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监测:在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时,迅速响应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为事件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科研创新:开展水质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工作,推动水质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人才培养:为行业内外培养水质监测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检测人员开展日常检测工作
员工乘船到水库中心原水采样
主要成绩
通过多项国家级考核:合肥监测站自1994年建站以来,参加全国水协每两年举办的全部国家级水质分析质控考核活动,均取得满分的优异成绩。截至2024年,已连续16次参加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考核均获满意成绩,充分验证了其检测技术和质量保证能力的领先水平。
提升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合肥监测站立足通过全面摸排优化,进一步扩大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并优化监测点位的布局方式,将管网水质监测点从129个增至175个,实现了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全面监测。
保障供水安全:通过定期采集监测点水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数据分析,合肥监测站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在季节变化、原水水质变化时,监测站能够动态调整检测指标和频次,更加全面了解管网水质变化并及时做出预判。在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中,合肥监测站积极派员参加住建部第一批抗震现场的水质保障,为国家抗震救灾贡献一份力量。
推动技术进步 :合肥监测站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监测站还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水质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截至目前,合肥监测站在国家级、专业级技术刊物上发表水质提升研究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十余年除锰控制研究技术在安徽省内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特色业务
大数据监测与分析 :深入挖掘和分析水质监测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应急监测与响应 :建立应急监测与处置机制,在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员工参与供水应急检测
未来展望
下一步,合肥监测站将始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住建厅的领导下,牢记作为第三方法人的工作地位,保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与独立性,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与准确,确保检测工作的独立与自主。
合肥监测站将切实履行好国家站的职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定期对城市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参与全省范围内的水质抽测和督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合肥监测站将结合市场开拓,抢抓机遇,通过参与行业交流、举办技术研讨会等方式,提升合肥监测站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做好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如乡镇饮用水检测、污水检测等,增加市场份额。并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为市场开拓提供有力保障。
合肥监测站还将刻苦钻研水质检测与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和水处理技术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对供水水质的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控。同时,加强对省内地方监测站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省水质管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合肥监测站将切实发挥国家成员站的作用,积极响应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类水质监测项目和任务,并与全国各地的成员站进行经验与技术的交流共享,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建立合作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外出交流观摩,学习借鉴其他成员站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共同提高全国水质监测的整体水平。
合肥监测站也将发挥人才梯队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确保每个层次都有合适的人才储备。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制、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技术人员。
最后,合肥监测站将积极跟踪国内外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监测站的技术水平和监测效率。结合合肥本地的水质特点和环境问题,挖掘并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质监测技术和方法。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的飞跃发展贡献出新的力量。
2024年职工合影
来 源: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仅 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排版:《净水技术》编辑 李滨妤
审核:《净水技术》社长/执行主编 阮辰旼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跳转)
《净水技术》2025年活动计划
《净水技术》刊务理事会欢迎广大水务企业加盟合作
详情可咨询市场部 :孙编辑 1590087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