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莫克兰这个‘失落的天堂’(lost paradise)必须成为伊朗和该地区未来的经济中心。”这是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近日的表态,再次委婉表达了伊朗的迁都意向。
伊朗的迁都念头并不是头一回出现,伊朗改革派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去年7月上任后再次提出这个想法。而莫克兰也不是头一回成为伊朗新首都所在地的首选。
既然伊朗考虑迁都起因于现在的首都德黑兰面临交通拥堵、水源不足、空气污染严重、地面沉降等严峻挑战,那么,新首都所在地想必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吧?
事实上,位于伊朗东南部沿海的莫克兰目前可以说处于半荒漠状态。
虽然西方媒体多称莫克兰地区为Makran,但如果按照它在伊朗官方语言波斯语中的拼写进行转写,Mokran更为准确。当然,还有人将其转写为Mekran。
说到伊朗的莫克兰,就不能不提巴基斯坦的莫克兰,因为它们是山水相连的,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一分为二。它们所属的更大区域也有着相同的名字——Baluchistan,意思是俾路支人(Baloch people)的居住地。整个Baluchistan分属三个国家,在巴基斯坦构成了俾路支省,在伊朗成为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组成部分,在阿富汗分属该国南部的尼姆鲁兹省、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
整个莫克兰地区沿阿曼湾从伊朗的库赫角一直到巴基斯坦的拉斯贝拉县,海岸线全长约1000公里,其中750公里在巴基斯坦境内。
既然位于海边,居民自然多以捕鱼为生,因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把这里的居民称作Ichthyophagoi,意思是fish eaters(食鱼者)。据普遍认为,“莫克兰”这个地名就来自现代波斯语里的“食鱼者”一词māhī khorān。
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七下西洋,其间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郑和航海图》。这份航海图第21页标出的“木克郎”正是现在的莫克兰。
莫克兰地区狭长的沿海地带是平原,内陆则多山脉。这里气候干燥,众多沙洲的存在不利于航运。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这里人口稀疏,只有零星的渔村。况且,靠近海边的地理位置也不利于国家安全。
那么,伊朗为什么想迁都莫克兰呢?关键或许在于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所说的,“海洋经济”政策是伊朗战略发展的重点。(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