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粮食短缺,实行粮票制是措施之一,这一制度至1993年方告废止。一个时代结束后,粮票便进入收藏阶段。1980年,17岁的曾波似有先觉,已开始涉足粮票收集,之后一发不可收。
▲太原曾波粮票文化收藏馆
曾波先生的粮票文化收藏馆,位于太原长治路山西世贸中心,是太原市101座博物馆之一。
粮票文化收藏馆里那些粮票,让人勾起历历在目的关于食物的往昔记忆。
以粮为纲,以食为天。粮食维系着生命体,也是社会治乱的一部分。
粮票文化收藏馆内,展示分8个专题,系统展示了中华苏维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六大军政委员会、抗美援朝、粮食统购统销伊始至1993年退出历史舞台期间的全国通用粮票、军用粮票等,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粮票。
地方粮票、全国粮票、军用粮票,为应对粮食短缺,实行粮票制是措施之一,这一制度至1993年方告废止。一个时代结束后,粮票便进入收藏阶段。1980年,17岁的曾波似有先觉,已开始涉足粮票收集,之后一发不可收,其粮票收藏故事可谓多矣。一半热爱,一半实力,收藏一域有实力未必有机遇,但离开实力万万抓不住机遇,有收藏而无研究,也成不了大收藏家。2004年他与王玉根共同主编的大型史料图鉴《山西粮票》,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他牵头,全国第十三届票证收藏文化展示交流大会在太原成功举办;2011年,他被中国收藏家协会首批授予“优秀收藏家”荣誉称号;参展的“人民政权早期粮餐票”“长江流域的军政粮秣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粮票”等多部展集,获全国一等奖;2020年11月,开设太原曾波粮票文化收藏馆;2022年5月,该馆被太原市文物局首批授予“太原市类博物馆”牌匾。其同时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分会副会长、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票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粮票藏友联谊会会长。
▲晋中区战时公粮票(太原曾波粮票文化收藏馆藏)
收藏馆里的粮食票证达7万多种,其中珍稀票品3000多种。这些粮票若兑换成粮食,该是多少人、多少天的口粮,关键是在天下的哪个粮仓存放。
古物之憾在于散落各处,极易零星渐尽,敛集一地,却又难逃趸整陨灭命运。无论哪种形态,似乎消逝宛残霞、殂谢若岁月是定数,是规律。当代大收藏家张伯驹深谙此律,遂有了“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的名言,这样的感慨不知与王羲之《兰亭序》所言“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是否一回事。粮票文化收藏馆面积不大,展线不长,挂一漏万的展示,终归有憾。由我得之,由我遣之,为费尽一生心血所得的收藏,找一妥善归宿,也是曾先生辗转反侧的思量。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