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门口车间”托举苗乡群众致富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 通讯员 胡灵芝 杨世方

2月22日,记者走进湖南瀚永有限公司泸溪县武溪镇楠木洲“同心车间”,数十名工人正麻利地裁剪皮料、粘贴标签,将一批即将发往法国的箱包打包装箱。

“订单排到6月了,大伙儿都铆足劲赶工!”负责人沈能军话语中透着干劲。这个扎根湘西山区的民营企业,用7个“家门口车间”串联起300余名村民的致富路,2024年产值突破1600万元,成为泸溪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生动实践。

“计件工资能拿近200元,公司管两餐饭,关键是能顾上老人孩子!”武溪镇村民杨清霞熟练地整理着皮具配件。在楠木洲“同心车间”,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占九成。

针对农村劳动力“走不出去”的困境,瀚永公司自2016年落户泸溪高新区后,将生产链条向乡镇延伸,在武溪、洗溪等镇开设7个车间,开发剪裁、贴标等12道易操作工序,让50岁以上中老年人、轻度残障人员也能上岗。公司统一配送原料、回收产品,工人日均收入80-120元,真正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走进解放岩乡车间,村民正将湘西苗绣元素融入箱包设计。“法国客户就爱这民族风!”沈能军展示着国际订单数据:企业年出口额占总量70%,产品远销15国。依托“企业+车间+农户”模式,瀚永公司将标准化生产与乡村特色结合,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渠道。2024年,7个车间支付劳务报酬超500万元,所在村集体通过场地租赁年均增收3万元。今年企业计划在兴隆场镇新建第8个车间,预计带动80-100人就业,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

泸溪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将“同心车间”纳入“万企兴万村”行动重点项目,通过税费减免、技能培训等10项扶持政策,引导62家民营企业与村镇结对。近3年累计开发“妈妈岗”“银发岗”等灵活就业岗位230个,开展定向培训45场,帮助留守群体端稳“饭碗”。在村企共建机制推动下,全县形成箱包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7条乡村车间产业链,2024年乡村就业帮扶车间总产值逾亿元。

随着新一批智能裁床设备进场,这个大山里的“微型工厂”正将苗乡群众的致富梦,一针一线缝进走向世界的箱包里。

来源:湖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