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人怎么不讲礼呢?
DeepSeek爆火,南京、深圳都主动站出来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六小龙。结果被钉在墙上黑得最惨的是山东DeepDrink!
以前有人说,河南人吃尽了天下的苦,现在可能是山东人背了所有传统陋习的锅,比如吃大酒、崇拜权力、歧视女性……但这些话,如果不是山东人自己出来讲,我们外人讲,免不了被猜测地域攻击。于是,一位名叫「汤姆张」的山东人火了。根据他的描述,这家伙从小挨父母的打,长大后到深圳华强北卖芯片发了家,现在新加坡带货。他最近几乎所有的话题,三句不离「黑山东」。关键是,还有一些山东网红跟着呼应。这可真是新鲜,要是放在以往,有人敢黑山东和天津,当地官方都要猛扑的。在汤姆张嘴里,在山东,不喝酒,什么事都办不了。他每次回到山东,还是避免不了喝鱼头酒。从一顿酒开始,每个位置在人没到之前就已经写了名字,不能随便坐。更有甚者,入场和入座的顺序也是有要求的,都是长者、尊者最先进入饭局,坐在朝着门的主陪位,其他人再逐渐落座。
汤姆张黑山东的初衷并不是单纯贬低同乡,而是痛心、怒其不争:「吃饭严格安排位置,主宾副宾、主陪副陪,背后逻辑是等级阶级的区分。不能完全否认传统,而是要剔除糟粕,如果是屎里挑肉,这肉不吃也罢。」
其次,光研究鱼头朝向是不远远不够的。鱼眼给领导,叫高看一眼;鱼樑给贵客,叫中流砥柱;鱼嘴给好友,叫唇齿相依;鱼尾给下属,叫委以重任;鱼鳍给后辈,叫展翅高飞;鱼肚给新识,叫推心置腹;鱼臀给失意者,叫定有后福;鱼肉随意吃,叫年年有余……
鱼一上桌,就开始喝酒,一二十杯地喝。
没有编制的,在山东都是二流子,饭桌话题一定是编制和级别。他说,每一个山东男人的终极梦想:考上公务员,娶一个教师编的妻子。响应国家号召生二胎,一男一女,男孩考公务员,女孩考教师编,找的儿媳是教师编;女婿是公务员。
有句话叫「不孝有三,无编为大」。
听到有人敢对领导不敬,都能大惊失色。
有人好奇汤姆张是怎么「叛变」成为「鲁奸」的:「小的时候,到亲戚家里做客,妈妈买的黄桃罐头和钙奶饼干总是和亲戚大娘推脱好几次,自己总是祈祷黄桃罐头不要被送出去,而最后罐头最终送出去,回到家翻找客人送来的礼物,再后悔自己送给对方的礼物比对方送来的要贵得多,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虚伪假客套,说自己儿子喜欢吃黄桃罐头,直接不送不就好了?每次在推脱礼物,动静和吵架一样,自己被吓哭好几次。」
从那个时候,从自己母亲身上,他就明白了,所谓的礼仪,只是落后腐朽的代名词而已。
逃离山东的不止汤姆张。 我一位师妹,在厦门大学念完书,问为什么读书?只有一个原因:离老家越远越好,而现在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回到齐鲁大陆。
如今的她,已经在加拿大定居,不用一顿饭因为讨论鱼头朝向谁争吵半天。
至于山东大学毕业的烟台人王五四,更是在杭州城里几番创业,生生死死,每写一篇文章都能引发滔天巨浪。
在东部沿海一线,从辽宁到海南,只有山东人口净流出,你可以想像多少优秀的齐鲁儿女搞不懂鱼头朝向而远走他乡。
但离开不一定就会变。有次我受邀参加一个南下干部后裔的聚会,有人专门请专家级的大师给大家普及了一番祝酒辞,以免离开家乡太久,忘了初心。
但我觉得,现在挨骂,对山东来说是好事。河南当初要是没有被人骂醒,现在估计我们的26键也难打出「#」字符号。
看网友留言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一看认知就能猜出他是哪里人。比如《》一文下面,一位山东IP的网友说:「精神空虚的时代,没有信仰,人容易迷失,信仰就是人的价值观,包括宗教,政治,文化,等,比如只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为善,信仰宗教,皆同。」
我很好奇他在恶搞还是说真的,专门请教了山东朋友,她只看了一眼就说是真心话。
我写了300多部家传,发现读书人、绅士、企业家、地主出身居多;个别平民家庭出身的,则通过读书、从军等方式,升华出家族新命运、家风新基因。
家史即国史,现代国家鼓励学生先讲家史、次学国史。通过家庭记忆传承,孩子汲取父辈记忆和智慧、经验、教训的力量,节节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积累的二传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而记忆的中断,便是文明传承的断裂。
讲述关于我们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延续文明和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我写了300多部家传,发现读书人、绅士、企业家、地主出身居多;个别平民家庭出身的,则通过读书、从军等方式,升华出家族新命运、家风新基因。
家史即国史,现代国家鼓励学生先讲家史、次学国史。通过家庭记忆传承,孩子汲取父辈记忆和智慧、经验、教训的力量,节节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积累的二传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而记忆的中断,便是文明传承的断裂。
讲述关于我们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延续文明和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一个地方的文化,塑造了这个地方人的性格和行为作派。浙商的基因,早在南宋就奠定了,我参与的这部家风作品,是重要的解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