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限
宇托邦
Welcome to Deep Space
在太空探索热潮涌动的时代,鲁宾斯坦的《宇托邦:太空危竞》无疑给狂飙猛进的星际竞赛泼了一盆冷水。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揭露了当下太空竞赛背后潜藏的殖民主义阴影和资本逐利的本质,敲响了人类未来的警钟。
鲁宾斯坦并非纯粹的太空探索反对者,相反,她提倡以开放、包容和合乎伦理的方式进行太空探索,“让知识高于利润,合作优于竞争”。在她看来,资本巨头沆瀣一气,高喊拯救地球、造福人类,实则将利益最大化奉为行事准则。书中的论断发人深省,太空竞赛的理想主义面纱之下,是权力的博弈、利益的追逐。殖民者占有土地资源的帝国逻辑,不知不觉间由地球蔓延至太空。鲁宾斯坦以锐利的笔触撕开表象,直指本质,警示世人提防披着科技外衣的太空殖民主义。
她对“地球太空二选一”的批判也颇具启发性:“‘人类’的命运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富人不能抛弃我们,让我们独自承受末日浩劫,因为终有一天,我们将与云龙、其他物种、愤怒的神祇和神圣的石头一起归来,摧毁他们崭新的太空商场。”地球是太空探索的起点,而非应当被抛弃的废墟。真正具有远见的太空事业,应以地球生态和人类文明为根基,追求万物共生的未来图景。割裂两者,无异于自断退路。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论断,从哲学、法律、文学、艺术等多个方向帮助读者剥离围绕太空探索的神话叙事,以更清醒、更批判的视角重新思考人类对星际未来的规划。
《宇托邦:太空危竞》的文字影响力离不开译者的出色翻译,是他们的努力使得这部思想深邃、语言犀利的学术著作,在保留自己鲜明特色和思想张力的同时,于更广阔的语境中绽放异彩。
译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准确传达了鲁宾斯坦的那种“诙谐中的急迫感”。书中有不少带有批判色彩的幽默表达,译者敏锐捕捉到了原文的语境和节奏,在译文中赋予了同样的讽刺效果。书中关于太空帝国主义逻辑的批判涉及复杂的文化背景与深刻的学术语境,译者也把握住了思想核心,以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在不失原作深度的同时,直观感受文字的力量。在传神达意之余,译者还适时提供了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背景知识。例如在有关太空法律的概念首次出现时,脚注中都会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节省读者翻找资料的时间。通过注释和简洁的语言调整,降低阅读门槛,扩展了其传播的可能性。
《宇托邦:太空危竞》是一部太空时代的必读之作。它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和人文情怀,剖析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星际竞逐,引发了关于人性、技术和资本的深刻反思。当我们为人类即将迈入星际文明而欢欣鼓舞时,更应审慎考虑——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太空未来?是全人类和平参与的“exploring”,还是太空精英主导的“exploiting”?鲁宾斯坦没有生硬地给出定论,她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全面而深入地审视太空探索,并以开放的态度邀请读者加入这场关于人类未来的讨论。当你翻开《宇托邦:太空危竞》时,一段深度思考之旅就此开启。
(本文作者彭兵转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即 刻 探 索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