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走济南老虎山隧道的市民可能发现,最近这段时间隧道内外增设了不少交通新规。然而这些为了规避交通事故上的措施,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记者作为日常通勤必走老虎山隧道的人,对于隧道高发的事故率深有感受,工作日早晚高峰的拥堵更是习以为常。去年起隧道内的追尾事故频发,去年底隧道内三车相撞引发火灾,老虎山隧道的安全问题引起更多关注。
老虎山隧道为何事故频发?
2024年底济南交警发布数据:老虎山隧道交通流量由2022年1131.66万辆,增长至2024年1638.2万辆,3年增长45%,交通事故起数增长138%。此前老虎山隧道一直按照快速路90公里 / 小时的限速标准执行。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主任吴建清认为,除近年来激增的车流量外,老虎山隧道南北高差达41米且设有缓慢弯道,加上出入口存在明显的光暗对比,使得车辆在进出隧道时因光线变化和坡度影响而视线受阻,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隧道作为区域快速路网的关键节点,大量过境车辆涌入,其中外地车辆比例较高且对路况不熟悉,容易引发操作失误。
为了降低事故率,济南交警采取了隧道内限速,隧道外增设红绿灯控制车流量等措施。自 2024 年 12 月 20 日起,对老虎山隧道的限速进行调整:每日 6 时至 20 时限速 60 公里 / 小时,20 时至次日 6 时限速 80 公里 / 小时。
然而限速新规实行以来,很多网友表示并没有明显感到事故率降低,此外因为限速,车辆经常需要急刹,急性子的车主频繁超车,高架路的快速出行体验感也降低了。
“隧道南入口设计要求多方向车流快速变道合流,限速措施与部分驾驶员习惯存在冲突,进一步加大了追尾事故的风险。” 吴建清认为尽管增设了安全设施,但标线磨损以及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问题依然普遍,致使变道冲突频发,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
提升老虎山隧道交通安全,吴建清给出建议,首先优化标线布局设计。根据南入口多方向汇流的特点,重新规划车道分布和汇入区域的导流线,设置明确的车道引导和分流箭头,帮助驾驶员提前识别行驶轨迹。增加渐变式标线和连续性虚线,以平滑车道过渡,减少因突变引发的追尾或侧滑风险。
其次,可以考虑部署AI视频监测系统,提高识别超速、违规变道等行为的识别准确率,联动可变情报板进行危险警示;隧道入口增设气象监测设备,依据能见度自动触发限速提示和灯光增强。
此外,在隧道入口处设置"预适应区",通过地面震荡标线、渐变式减速带和LED光带,引导驾驶员提前调整车速和车距,建议融合新型智能设施与传统工程手段,形成"感知-预警-管控-救援"全链条保障体系,兼顾通行效率与安全韧性。
(大众新闻记者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