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原铁道部成立

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

“春运”概念顺势而生

2月22日,为期40天的

2025年安徽春运完美收官

异乡

家乡

春运,是一部微缩版的出行史,见证了“流动的中国”。一个个跳动的客流数据,一项项科技的运用,一张张微笑的脸背后细致入微的服务……数据春运、科技春运、人文春运,这一路是安徽的发展路,是时代的变迁路,也点滴记录着平凡人们一年年的辛劳、不易和喜悦。


【数据春运】

数据中见证活力安徽

高速:

这个春运,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约为1.3亿辆次,日均328万辆次,为平日流量的1.7倍,较2024年同期增长12%。

高速路网流量超300万以上天数达21天,呈现出高位运行时间长,呈现节前分散、节后集中和往返潮汐特征明显等特点。

民航:

在合肥机场,40天累计保障航班起降超1.1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52.5万人次。截至20日,东航在皖运营国产C909飞机共计执飞591架次航班,运送45793人。


东航安徽2024年春运首个航班。

与往年春运出港客流明显多于进港客流的情况有所不同,2025年合肥机场春运期间的进出港客流两旺。2019年春运期间日均出港旅客比进港旅客多出约3600人次,2024年这一差距约为2600人次。而在2025年截至正月初十,除年前出港人数略多于进港人数外,从年初一开始,每日进出港航班架次和旅客人数逐渐趋于平衡。

“空轨专线”(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南岗站至合肥机场)深受旅客青睐,每周超五千人免费乘坐专线巴士前往机场。合肥机场城市航站楼目前已开通淮南、蚌埠等省内班线22条,河南固始、商城省际班线2条。春运期间,合肥机场城市航站楼累计输送到港旅客超2.6万人次,执行客运班次超2700班,为打通春运便捷出行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肥机场城市航站楼已开通省内班线22条。

铁路:

铁路方面,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近9900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多发送旅客近700万人次,增长近8%,创春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尤其是2月14日至23日,长三角铁路迎来超170万人次学生集中返校客流,创下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开通的池黄、宣绩、杭温、沪苏湖等4条高铁新线春运表现抢眼,40天累计运送旅客超800万人次。


合肥客运段列车员在车门口核验车票,吴臻皓 摄。

【科技春运】

科技让旅途更快更舒适更安全

无论是高速还是民航或者是铁路,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只为旅途走得更快、更舒适、更安全。

高速:

在省交控集团皖通公司,依托“皖美高速大脑”数字平台,全省高速路网采取“线上实时监测,线下及时调度”工作模式,加强对气象、路况、车流等运行态势的综合研判,通过提前干预和主动管控等措施,增强了路网流量调节能力。


“皖美高速大脑”汇集了全省5300多公里高速路况信息、监控视频、情报板、通行流量等数据。

省交控集团皖通公司运营服务部部长吴峻介绍,省交控集团自主研发的“应急车道动态引导系统”在G40沪陕高速高店枢纽、全椒西枢纽,G4212合安高速中派河大桥以及S12滁新高速长丰枢纽4处易拥堵路段首次投入使用。系统依据公安交警部门指令远程动态开闭应急车道,引导车辆驶入或驶离应急车道,使得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

民航:

在合肥机场,正月初四的一场大雾给机场造成不小的麻烦。当日上午,机场遭遇大雾天气,能见度急剧下降,低于飞机起降标准,29架进港航班被迫备降外场,上千名旅客的出行计划受阻。


合肥机场迅速响应,先后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黄色和橙色预警,第一时间统筹指挥协调各项工作,根据气象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应对策略,科学制定航班运行方案,并提前谋划天气好转后备降外站航班的返场方案,全力确保航班运行安全有序。同时,合肥机场及时准确发布机场动态信息,主动与受航班延误影响的旅客沟通解释,耐心倾听并受理旅客诉求,妥善安排旅客住宿和餐食,高效办理航延退改签和行李托运手续。

铁路:


旅客在合肥南站刷身份证检票进站

在合肥南站,为实时掌握客流、交通、设施利用等信息流,合肥南站综管办借助“智慧南站”系统加强调度,运用站区几百个智能摄像头实时掌握客流、交通、设施利用等信息流,实时获取到站人数,提前推文报送调集站场周边出租车和网约车,安排人员引导,实现旅客均衡流动出站和交通顺畅接驳。

【人文春运】

春运旅途,不缺的是点滴温暖

高速:

为了应对春运,安徽交控集团皖通公司近万名员工坚守岗位。面对偶发的降温、雨雪天气,严阵以待,迅速响应,迅速调配应急人员、除雪设备和防滑物资,连夜开展融雪防滑工作,奋力护航春运回家路。

皖通公司池州中心、阜阳处分别在淮河特大桥、桃墅岭隧道易结冰路段首次启用除雪融冰喷淋系统,防止桥面夜间上冻结冰。皖通公司合肥处等单位成立多支应急队伍,与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协同驻防路面重点部位,及时做好车辆疏导、交通管控、救援和事故处置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雨雪天气给道路通行带来的影响。


民航:

春运期间,合肥机场针对“急客”“首乘”旅客,增加巡视引导,开放专属柜台,针对“一老一小”等特殊旅客需求,机场方面重点做好旅客服务流程关键节点的服务问询、引导、值机、保障工作。

为丰富机上春节期间特色服务,东航安徽分公司通过机上节假日广播、乘务员特色制服着装、机上特色餐食机供品等做好服务呈现,为旅客带来舒适温馨的乘机体验。

铁路:

合肥南站在进站口(实名制验证处、安检处)设置爱心/急客通道,统一张贴服务标志,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距离开车时间不足15分钟的急客提供优先验证、优先安检服务。


此外,合肥南站还通过线上线下预约,发挥数据共享优势,提前与站区各单位共享旅客帮扶信息,采取志愿服务接力,由“进站口”延伸至“送上车”,由“出站口”延伸至“出租车”、地铁、公交候车区,实现“一站式”接送站服务

芜湖⇄合肥,“网红”火车即将退役

在全中国高铁线路密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唯一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K8525次,将于本周退出历史舞台。

相比疾驰的高铁,这趟往返于芜湖与合肥间的绿皮车的确很“慢”。从芜湖到合肥,全程256公里,最高时速120千米,一路经停无为南、龙桥、庐江、舒城,抵达合肥站,高铁时代最快39分钟的路程,这趟车要跑3小时50分。

但是全程22.5元的票价,加上“唯一性”,让这趟绿皮车不仅是火车迷眼中的“网红小火车”,更是沿线老百姓的“惠民小火车”,为乘客的旅途留下很多温情记忆。

连排的座椅、向上半推起的车窗、车厢内摇头的风扇、车轮碰撞铁轨的哐哐声……在当下的高铁时代,乘坐这趟绿皮车让人感觉回到了从前“车马慢”的时代。


乘坐这趟车的乘客大多是在芜合两地的务工人员以及在省内上学的大学生,由于票价非常便宜,铁路沿线的群众也是列车上的常客。近年来,随着绿皮车逐步淡出视野,这趟列车成为很多“铁路迷”纷纷打卡的“网红”。而由于列车途经的区域风景较好,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加入到打卡的行列中。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长三角铁路飞速发展,高铁网络不断加密,尤其是商合杭高铁等高铁线路的开通,让芜湖融入了全国高铁网,越来越多人在出行时选择高铁动车,或主动或被动“抛弃”了此前的普通列车。


“在学生时代,我寒暑假回家经常坐这趟绿皮车。”家在合肥的潘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芜湖上大学时,为了省钱,往往选择绿皮车往返学校和家之间,外出旅游也尽量选价格相对便宜的绿皮车。上班有了收入后,现在每次出行打开铁路12306APP购票,她习惯性勾选“只看高铁/动车”这一选项。“毕竟高铁更快,也更舒适。”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列车越来越快,高铁版图也在不断扩大。不可否认,高铁动车有着高速、舒适、准点率高的优点,但绿皮火车也有着经济实惠的特点,还能驶入大山深处等很多高铁动车尚未触及到的地方,更寄托着一代人的情怀。


快有快的效率,慢有“慢”的温情。如果说高铁代表速度,那么绿皮火车则体现温度。它承载的是无数人远行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你坐过K8525次绿皮火车吗?

有什么话对它说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合肥⇋巢湖定制专线直达“花海”

天气渐暖,万物在春光里苏醒
巢湖市庙岗镇清涧村的

清水湾梅花园花开正艳
从2月22日开始
合肥公交集团开行
从杏花公园至清水湾梅花园的
定制公交旅游专线

行车路径:杏花公园东门公交站—清水湾梅花园—长临河古镇。

景点介绍:清水湾梅花园位于庙岗乡清涧村,环浮槎山而建,被誉为“皖中梅花第一弄,巢北报春第一枝”。是一个以梅花为主题的园林景区。园内园内有红梅、白梅、绿梅等多个品种,花期各异,观赏期较长,梅花盛开,每年春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清水湾梅花园不仅展示了梅花的自然美,还融合了传统园林艺术,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巢湖市庙岗镇清水湾梅花园

行程安排:8:00杏花公园东门公交站发车,到达清水湾梅花园后游客自由活动。11:30从清水湾梅花园发车前往长临河古镇,到达长临河古镇后游客自由活动。15:00从长临河古镇发车返回杏花公园。

发车站点位置:杏花公园东门公交站,位于寿春路与蒙城路交口蒙城路西侧2路公交底站。

票价:实行往返一票制,乘客须提前购票,每班次购票人数达到30人即开行。

购票流程:通过“合肥公交”App“如e巴士”界面,或“合肥公交”微信公众号“如e巴士”界面,或“如e巴士”微信小程序进入“助游巴士”栏目,点击“旅游专线”,在“全部”线路列表中选择“赏梅专线”,再选择乘车日期、班次、车票数量,点击购票、线上支付,完成车票预订即可。

“墙”烈推荐!合肥的中式浪漫看这里!

春光作序 万物和鸣

当合肥的春天遇上中式美学

意境氛围就直接被拉满

春天的风 吹着红墙

暖暖的 生气勃勃的

红墙下光影斑驳

像在诉说着时光故事

故宫红墙?

不,这些都在合肥

↓ ↓ ↓

【包公园】


包公园作为合肥重要的地标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包公园红墙”位于芜湖路北侧

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

全长约500米,为砖砌结构

红墙讲述着包公故事

更见证了合肥这座城的历史与变迁

2024年10月

相关单位对长度为184米的

清风阁段红墙进行维修

构建一个有层次和氛围的红墙景观

从此之后

前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摄影爱好者们更是架起“长枪短炮”

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城隍庙】


每一位老合肥人

一定都逛过城隍庙

这里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江淮的韵味

红墙和砖红色的圆形拱形建筑

加上一些几何轮廓突出的中式建筑

简直是新中式写真拍摄的绝佳背景

尤其是当阳光洒在红墙上

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建筑

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

光影交错间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骆岗公园】


步入合肥园博园里的北京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

那抹鲜艳夺目的红墙

它高耸而庄重

如同历史的守护者

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墙面上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

为这古老的建筑

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合工大老区】


在合工大南村家属院里

有一抹红墙,它不言不语

却藏着春日最温柔的秘密

当二月春风轻拂过历史的砖缝

白玉兰如约而至

它们以最纯净的姿态

绽放于这方朱红天地

描绘出一幅春日限定画报

在合肥

不经意间

就会邂逅中式美学

它藏在城市里

渗进细微中

每次相遇

都让人频频回望

欣赏那份独特的浪漫与风情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安徽日报、合肥公交集团、合肥发布、合肥日报、合肥晚报、飞阅新合肥、大江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