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昱4比0战胜孙颖莎,夺得亚洲杯女单冠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莎莎的粉丝却疯狂呐喊“孙颖莎你最棒”,导致王曼昱采访被打断。
这体育界的饭圈现象看了让人生气,都是国家队的,为什么要厚此薄彼?真该好好出手整顿了。
比赛夺冠
2月23日晚间,第34届亚洲杯女子单打决赛进行,王曼昱和孙颖莎展开激烈对决。
比赛一开始,王曼昱就积极寻找上手机会,以11比5先下一城。
进入第二局,王曼昱迅速取得3比0的领先,孙颖莎努力追分,在10比6时,孙颖莎连追3分,打到了10比9。
王曼昱叫了暂停,短暂休息回来后,王曼昱以11比9再胜一局。
第三局,孙颖莎开局0比3时,后来一度追到5比6,但王曼昱在中间和反手位的防守密不透风,孙颖莎难以突破,最终王曼昱以11比6拿下这一局,大比分来到3比0。
第四局,王曼昱开局4比1领先,孙颖莎接发球摆短质量高,造成王曼昱失误,成功追到4平,短暂的5平后,王曼昱最终以11比6赢得了这一局。
最终王曼昱以4比0横扫孙颖莎,夺得乒乓球亚洲杯女单冠军。
比赛结束后,孙颖莎面对失利,表情淡定,很有大将风度,许昕在直播点评时也表示,顶尖选手输球不是坏事,莎莎需要这种硬仗来敲警钟。
可在颁奖环节,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
粉丝狂喊
赛场外看台上,个别疯狂的粉丝齐声高喊,“孙颖莎你最棒”,干扰采访现场,试图盖过冠军王曼昱的采访声音。
粉丝们喊了十来遍后,声音才慢慢消散,本以为王曼昱不会理会,趁机抓紧结束采访。
可没想到,王曼昱可不惯着这些“脑残粉”,当场高情商回怼:“大家保护嗓子”,此话一出,那些粉丝无瞬间哑口无言。
王曼昱可不是什么软柿子,会平白无故遭受这些窝囊气,她没有很好的家世为她撑腰做后盾,小时候成长经历让她养成了“为自己争口气”的性格。
1999年,王曼昱出生于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挣着微薄的工资养家。
机缘巧合之下,家人发现了王曼昱在打乒乓球上的天赋,年仅5岁的王曼昱,身高涨到了将近一米三,没练过球的她,一次颠球就能打几十个。
这样的水平在同龄中很突出,也让教练和父母十分看好她,为了培养王曼昱成才,父母甚至那是砸锅卖铁供她。
王曼昱也很争气,4年就从小县城一路打进了黑龙江省队,9岁的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开始新的征程。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黑龙江租房住,母亲照顾王曼昱生活起居,父亲一个人摆小吃摊赚钱。
父亲卖过花生糖,卖过肉夹馍,就这样5块十块的挣,直到王曼昱在省队立足,打进了乒超联赛。
王曼昱一日不敢懈怠,接触到有奖金的比赛后,更是付出百倍努力,她不完全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压力能减小一点。
她当时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就是打比赛赚钱攒钱,在齐齐哈尔买一套房子,一家人不再租别人的房子住。
14岁时,王曼昱进入国青队,在乒超联赛表现优异,3年后,才17岁就被选进国家一队,成为国家队主力成员。
这一路走来,王曼昱就像一朵“铿锵玫瑰”,不惧风雨,也配得上彩虹。
这次4比0赢了孙颖莎夺冠,本该收获掌声的她,却被极端粉丝影响,输球不行,赢球也不行。
这种行为是典型的饭圈文化,在体育界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了,还记得去年奥运会,陈梦和樊振东也经历过。
饭圈文化
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孙颖莎夺冠的呼声很高,在比赛过程中,每当孙颖莎得分,现场粉丝的欢呼声就很高。
但陈梦得分时,现场却陷入令人尴尬的寂静,观众席还屡屡传出阵阵“嘘声”。
最后姜还是老的辣,陈梦凭借多年来的经验,成功拿下冠军,孙颖莎真诚地祝贺陈梦,可部分粉丝却难以接受,现场氛围一度变得有些尴尬。
陈梦不与他们计较,从始至终保持大度,可某些粉丝依旧不愿放过她,在网络上掀起一场骂战。
这些言论给陈梦带来极大的困扰,体育本应是纯粹的,运动员们为了国家荣誉,付出无数努力,无论胜负,都值得我们尊重,不管是谁夺冠,都是为国争光。
可是饭圈文化的入侵,让体育赛事变得乌烟瘴气,给运动们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作为国球爱好者,私下可以喜欢某位运动员,但到了赛场,更应该支持每一位运动员。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才是最值得关注和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