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许久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有望重启了,日前彭博社引述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的话报道,蒙古国对举行中俄蒙“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三方会谈有兴趣,准备继续三边谈判。
另外,前些天来华访问,并出席亚冬会的奥云额尔登向中方表态,称蒙古国愿意和中国在能源、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作为贯穿中俄蒙三国的能源大项目,从搁置到有望重启,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
这个项目于2020年启动,俄方负责可行性评估,2022年项目进入了勘测和设计阶段,按照规划项目落成后,俄罗斯将途径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个项目是一个能让中俄蒙三国“三赢”的项目。
俄罗斯卖了天然气,从中国手里赚取了外汇,该项目一旦落成,俄能源出口对欧洲市场的依赖性将进一步降低,欧洲拿捏俄罗斯的筹码又将少一块,所以这个项目对俄罗斯而言,具有经济和战略安全的双重价值。
对中国来说,这个项目落成,等于又多了一条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渠道。
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耗相当大,加上有能源升级的要求,对天然气这种相对绿色的能源需求非常大,整个项目有利于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升级。
而对蒙古国来说,这么大的能源项目从自己境内通过,首先可以赚取一笔过路费,能够补充国库,除此之外还能带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解决当地民众就业,还能拉动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三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一个“三赢”项目,为啥会在中途变卦呢?分析来看,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中俄就天然气价格没有谈拢,俄罗斯有点狮子大开口,对华输送的天然气价格有点高。
不过相比之下,造成项目途中搁置的主要原因还是蒙古国立场不够坚定。
当初蒙古国向中俄应承的好好的,支持这个项目过境,可后来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直接将其搁置了,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维持和美国的关系考虑。
这几年,蒙古国和美国走得比较近,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从美国这里拿了好处,蒙古国就用暂时搁置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来“回报”美国。
这个项目搁置后,俄方拿出了另外一个方案,途径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普京
你还别说,普京的这招奏效了,这一把赌对了,死死拿捏住了蒙古国。
普京就是想用这个方案告诉蒙古国,如果不同意过境,那么他将错失一个巨大的赚钱机会,一旦途经哈萨克斯坦这条线开工,蒙古国将鸡飞蛋打,过路费收不到,投资机会也从手边溜走。
如今蒙古国又有兴趣重启这个项目,显然还是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一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二来蒙古国多半也认清了“远亲不如近邻”这个事实,美国远在天边给的大饼不一定能吃到,只有中俄这两个邻居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