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一,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可是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农民张凤花并不着急出门打工。
“我不急着出去找活干,得先把房子装修完。”张凤花高兴地说,“这几年,我外出做家政服务挣了钱,不仅买了小汽车,今年还要花8万多元装修房子。这些都是工匠学院带给我的。”
张凤花口中的“工匠学院”是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以下简称分院)。自2022年在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挂牌以来,分院累计培训38720人,帮助29817名农村妇女成功实现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8万元,带动1万多户贫困户家庭稳定增收脱贫,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城市叫响了“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助力“保姆”变 “宝姆”。
强定位 抓建设 “四个阶段”为学院规划方向
走进分院大门,主楼上悬挂着“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牌匾,下面写着“国家级、省级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等字样,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一次来我们这里的学员都有这种感受。”分院院长李春介绍说,“分院前身是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2011年就开始开展家政服务业技能培训。2022年挂牌之后,在省总工会和大同市各级工会的支持指导下,分院在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有妇婴、护养、管家、婴幼儿智身开发等学苑,拥有护工、小儿推拿等36个实操室。”
分院成立后,把扩大家政服务人员队伍和提升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水平作为工作方向,提出“四个阶段”的发展思路。第一阶段主要涉及技能培训、人员输送、技能评价、绩效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第二阶段以扩大影响为主要方向,与周边地区合作成立分支服务机构,从而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三阶段以“互联网+家政服务”为思路,创新建立线上“家政中国城”,以六级服务平台和八大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提质扩容工作;第四阶段以人工智能家政服务员为发展方向,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家政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传统家政服务到智能化服务的转变升级。
“目前,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工作,第三阶段正在稳步推进中,第四阶段已开始了初步接洽和可行性研究。”李春说, “我们的‘天镇保姆’品牌已经在很多城市打响,周边县、区乃至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农村务工人员都慕名前来培训。”
在分院主楼二层,有一间专门展示“家政中国城”的展览室,平面规划图和展示幻灯片都能向参观者全方位展开介绍。最吸引人的当属VR家政教学室。教学室安装了6台投影仪,学员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就可以进行3D培训。
抓党建 树典型 “党旗引领”为学院凝心铸魂
在分院的光荣榜上,有这样两行字引人注目:党员保姆杨素芳、温树鱼等10人先后获得“金牌家政服务员”“大同市家政优秀服务员”等荣誉称号;在我省 “晋嫂”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党员保姆阎科女和预备党员张果平、张凤清、马树平获铜奖。
这些优秀家政服务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
自挂牌成立以来,分院党支部着力实施“组织引领、支部帮扶服务、素质提升、倾情关爱”为内容的“五彩党建工程”,吸纳党员保姆加入组织。同时,分院定期开展党支部活动,走出了“党建+保姆”的脱贫攻坚新路子。目前,分院有20余名党员,其中党员保姆8人,涌现出康金花、张凤兰等一批优秀保姆。其中,康金花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刘鲜荣被授予大同市劳动模范称号。
为了发挥党员保姆的示范引领作用,分院成立了“心脑学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注重技能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思想上有转变。”分院党支部书记富肖艳说,“我们充分发挥党员保姆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她们把亲身经历讲给学员听,帮助大家制订个人发展目标。”
这些党员保姆和劳模保姆成为学员们的“引路人”,大家都对她们充满了崇敬之情,将她们视为奋斗目标,树立起“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实现了从“抹不开面子”到“敢于趟出路子”再到“腰杆挺起来”的 “三级跳”。
教技能 看实效 “工学一体化”为学院注入活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抓手,以需求为中心。分院通过推行“工学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助推“天镇保姆”家政服务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完美实现了由 “蓝领”培养保姆、“白领”培养培训师到“金领”培养职业经理人的迭代升级。
在婴幼儿智身开发学苑的墙壁上,有一张“母婴生活护理员(月嫂)胜任能力模型图”,其中对等级划分、考核分数、服务年限、客户反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图表可以看出,学员掌握的技术越多,考核分数就越高,服务的客户就越多,得到的反馈意见就越好,对应的薪资也就越高。
“我们对学员的最低要求是掌握52项技能,10项技能为一级,相对应从0星到5星,最高级是 ‘金牌保姆’。”分院培训老师曹永虾说,“此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家政服务人员的学习热情。一些家政服务人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工作回来后还要求专项提升。这就是我们的‘订单式’培训计划。”
与普通“订单式”培训计划不同的是,分院的“订单式”培训计划要求培训的主体既是发起者,又是受益者。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线下培训针对没有订单的保姆。她们利用空余时间来到学校,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进行实操考核。线上培训主要针对入户保姆开展。她们通过网上学习平台,以观看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在网上进行答题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工作回来后,她们还要回学院参加实操考试方可通过。”曹永虾介绍说。
今年44岁的丁俊林已在分院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因家庭原因还无法外出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分院没有间断对她的培训,这让她非常感动。“每次来学院培训,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教学,让我提高很快。但是保姆评定星级是有要求的,我需要工作实践才能升级。”
除了工学一体化培训模式和“订单式”培训模式外,分院还实行“零收费”教学。只要在校接受培训,学员都会被免除相应的培训费用。
从2022年“天镇保姆”被评为全国百强劳务品牌到2023年分院成功申报全国总工会家政就业技能培训试点,再到2023年分院被列入国家级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如今,分院实现了培训对象多元化、培训内容升级化、就业岗位扩大化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将培训模式输出到省内各地和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与14所学校联合开拓市场,与50余家医院建立输出渠道,实现了品牌输出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进一步拓展了“天镇保姆”的就业渠道,为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和加快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贡献了所有的力量。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 秦岭)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