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11艘航母、9艘两栖攻击舰,以及67艘潜伏深海的核巨兽,美国海军百万吨级的钢铁洪流,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海权的象征。
港媒《南华早报》1月3日报道,中国内地研究团队近期模拟中美航母对决,结果颇为吸睛:美军仅用10枚隐身反舰导弹,便“撕开”解放军航母战斗群的防御网, “点名”一艘疑似055型万吨大驱。 这不禁让人想起冷战时期围绕航母展开的攻防“军备竞赛”。
事情的起点要从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军事对峙说起。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复杂化,美军频繁在这一地区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而中国海军也通过频繁的演习和技术升级,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这次模拟中,涵盖了这场潜在冲突的各个方面,像舰船具体的所在位置以及行动轨迹,还有武器装备的运用状况和受损情形,就连人员伤亡情况也做了详尽的预估和推演。
战场被设定在南海东北部,靠近东沙群岛一带承担近海防御任务,而美军航母战斗群则部署在距离九段线较远的公海区域。
模拟的难度可以说拉到了满格,加入了美军最先进的LRASM反舰导弹,被设置成了性能完全解锁的状态。隐身、超低空掠海、红外制导,这些顶级战术全用上了。而且055驱逐舰的激光武器、近防炮、拦截导弹通通没开,就等着对手一通暴击。
而关于中方舰队的设定,虽然装备了激光炮、近防武器系统、防空导弹,还有大量舰载机巡逻,但这些防御系统在推演中都没有被激活。
这种设定看似不合理,却恰恰体现了推演的真实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强,而是要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发现问题。这种态度其实很难得。在军事领域,承认自己的不足往往比炫耀实力更需要勇气。
很多人觉得这不太公平,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但战场上不可能让你有准备的时间,更不会让敌人跟你“公平对战”。平时多吃点亏,发现自己的漏洞,战时才能少掉脑袋。
模拟的剧情不复杂,却足够惊险,美军依靠其隐身优势,突然对中国航母编队发动突袭。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直接瞄准编队的防空核心——055型驱逐舰。
推演中,美军突然对中国舰队发起大规模攻击,从不同平台同时发射了10枚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目标直指为中国航母护航的055型大驱。
美军共动用了包括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多种舰艇平台。而AGM-158C导弹则高调秀了一把自己的高度隐形特性、超低空突防能力、智能化飞行路线规划以及多重制导模式。
可惜我方055大驱在遭受导弹攻击时,防空系统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受到了导弹的袭击,这可能是由于推演中设置的条件较为苛刻,导致055大驱的防御体系受到严重挑战。
美军驱逐舰在首次攻击中发射了32枚战斧巡航导弹,紧接着“伯克”级驱逐舰、“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和F-35C战斗机,协同发射十枚AGM-158C隐身导弹,同时对解放军航母发动大规模攻击。这在现实战场上几乎很难实现。而且我们的055大驱在开展时,绝不可能只有一艘。
然而,这次模拟推演的结果出现反转!在模拟对抗期间,055型驱逐舰派出两艘无人艇向前推进,在整个交战进程里总共投放了32架无人机与14艘无人艇展开攻击。美国驱逐舰则发射了32枚“战斧”以及LRASM巡航导弹予以反击。
模拟结果表明,055型驱逐舰及其伴随的无人舰艇不但探测到且成功拦截了美军驱逐舰发射的所有导弹,还留存了充足的弹药对美舰发起下一轮打击,最终将全部8艘美军驱逐舰击沉 。
简单的数据对比不能完全决定胜负,真正战场上,关键还得看临场表现,就算技术更先进也不代表肯定能赢,只是胜算会高一点而已。
新世纪战争形态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让实战演习难以完全模拟真实战场,兵棋推演因此成为各国军队提升实战能力的关键利器。
回顾历史上的几次重要海上冲突不难发现,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因素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数字对比那么简单。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德国海军拥有一定数量性能优异的潜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补给保障机制最终未能改变战局;
现代科技赋能兵棋推演,让复杂战争场景分析更精准。通过科技手段,兵棋推演可以模拟更贴近实战的混合化、复杂化战争形态,为军事战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暴露潜在弱点:虽然此次兵推结果是解放军失利,但实则具有重要意义。它暴露了055驱逐舰在面对美军先进的LRASM导弹时可能存在的不足,如在电子对抗后,对方导弹仍能通过切换制导模式突破防御等,这为解放军后续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最后,我们需要对那些传播虚假信息,无底线吹捧美军、贬低中国解放军的人采取严厉措施。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损害了公众的信任,还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负责任地对待信息,不容忍虚假信息的传播。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能建立起更加稳定和和平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