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iN可以做到每天吃个早餐,但“真心的”上升不到吃早点的层次上。
天津人对吃的讲究,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从“早点”这个词里就能看出来。早点不同于早餐,早餐是填饱肚子,早点则是讲究,是规矩,是一整套的饮食习惯。
今儿个没什么事,难得清闲,便约了女票出去吃个早点。说是吃早点,并非随意选个地方对付一口,而是要寻个讲究的铺子,坐下,好好地吃一顿。天津的早点,讲究一个“成套儿”,搭配要讲规矩,不可乱来。于是,简简单单,两根油条,两颗茶鸡蛋,一个炸糕,一屉包子,再加上一份豆腐脑、一份云吞,一桌子摆满了,看着就舒坦。
说起这个话题,倒让我想起前几天和朋友们讨论的事——不同的菜系,折射出不同的阶层。《一个很禁忌的话题,口味暴露了一个人的阶层》一文发出去后,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吃饭不就是填饱肚子吗?哪来那么多讲究?甚至有人反问:“吃个破饭,怎么还能吃出优越感?”
我倒是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阶层怨念的体现。吃饭是最朴素的日常,但正因如此,衣食住行里,最能显露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天津,说起来是个“全国著名七线城市”,但天津人对吃,还真就有那么一点“穷讲究”。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天津早点里面的“穷讲究”。
这种讲究,不是奢华,不是攀比,而是讲究吃的滋味,讲究搭配的门道,讲究那一点必须有的规矩。
早餐,按理说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但现代人早上总是忙,忙着起床,忙着上班,忙着赶地铁,忙着把自己从床上拽出来,匆匆忙忙地塞两口,便算是应付过去。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耽误了时间。
于是,早餐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餐。很多人靠一杯咖啡撑到中午,或者在通勤路上囫囵吞下一个面包,讲究什么的,根本无从谈起。早餐,在现代社会里,已经变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存在,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别饿着”。
可在过去,早点却不是这样的。早点是一天的开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座城市的风味名片。早点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种讲究。
天津人吃早点,是认真的。天津人不说“早餐”,只说“早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差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区分。早点是一种仪式,是一种规矩,是一种悠闲的讲究。早起去早点铺子里坐下,点上一碗豆腐脑,一屉包子,几根油条,再配上茶鸡蛋,慢慢地吃,顺带和熟识的店家寒暄几句,这才叫早点。
而最近几年,随着天津早点的走红,大家似乎就觉得到了天津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天津早点了?实际上您依旧是到天津吃了个早餐或者早饭,远远不是吃早点。
至于很多网红推荐的一堆西北角早点,iN就只能说“一群臭老坦儿”了。本质上,天津本地的早点摊都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优劣之分,这是天津总体早点水平不低的原因,但如果要再做细致区分就得看关键指标了。
第一个检测指标,这个早点摊是不是提供一道叫做浆子豆腐的辅材。
“浆子豆腐”也叫“白豆腐”就是豆浆里面加上老豆腐里面的豆腐。
很多探店网红会到天津吃早点,也会点上这么一碗“浆子豆腐”直接喝,看到了几次,直接笑喷。
这个东西和天津的酒席上的姜末松花是一个道理。
正经的天津吃席一定会上一盘姜末松花,这玩意并不是一盘凉菜,而是清口的“辅料”。在吃了一道菜之后吃上一片松花,会消除上一道菜的味道让口腔的味觉清零,以便更好的品尝下一道菜。
早点摊上的“浆子豆腐”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玩意在早点摊上属于辅料。
在吃了炸卷圈之后想吃口炸糕,那么“浆子豆腐”也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因此老天津人看到一个哥们在早点摊上一根果子就着一碗“浆子豆腐”则会觉得相,当,炸,裂。
第二个标准是就是看这家早点摊上是不是卖面茶
说实在的,面茶这玩意按iN的看法来说是难以下咽的……大多数天津人也和iN的想法几乎一致,这玩意不好吃。但是这是很多天津老人的最爱。虽说原料简单、利润低、一天还卖不了几碗,但如果一家早点铺连面茶都不做,那这家店很可能是“迎合外地人口味的商业化早点铺”,而非真正的天津传统早点铺。
第三个指标就很简单了,看一下早点铺子里的豆浆是不是在大铁锅里面熬制
作为一个天津人,通常不会在外地喝豆浆,似乎只要这个地理行政区不带“天津”字头了,豆浆也就没什么喝的必要性了。即便是在家里有豆浆机,最多也就只能做出湾湾的那种甜豆浆。
这东西就会被当作一个“饮料”而不是正经的早点豆浆。
天津早点铺的豆浆,是要用大铁锅熬制的,熬得浓稠,豆香味十足,入口还有一股“糊底儿”的焦香气,这才算是正经豆浆。
这主要是由豆浆本身的制作过程决定的。磨豆浆的过程中会有大量豆渣混入豆浆中,不过滤的话豆渣影响口感,沉淀过滤之后豆浆又会寡淡无比。唯有利用铁锅不断加热浓缩豆浆,才能具有浓郁的味道。
这种熬出来的豆浆,配上果子或者锅巴菜,才是正宗的天津早点标配。
第四个指标 早点铺的烧饼和大饼全是外卖
如果你进入一个早点铺,他家很显眼的放着大饼铛或烤烧饼炉,那么就可以直接扭头出去了。一个正经的天津早点铺是不做烧饼大饼等面食的,虽然早点铺卖这些东西,但是正经的早点铺对于烧饼大饼之类的面食要是典型的“二道贩子”。
天津早点铺讲究的是搭配,炸果子、豆浆、锅巴菜、豆腐脑、云吞、茶鸡蛋,这些东西组成了一套完美的早点体系。而大饼和烧饼是单独的体系,正经的早点铺不会花精力做这些面食。
所以,天津早点铺的烧饼和大饼一定是从专门做面食的店铺里批发进来的,放在早点铺里一起卖,这才是正常的。一个早点铺如果自己烙大饼、烤烧饼,那它的早点品质基本就不用指望了。
第五个指标——吃早点要趁早,不提前关门的早点铺不是好早点铺
一个正经的天津早点铺,营业时间是有限的,早点就是早点,到了点就该收摊关门。如果一家早点铺一直开到下午,甚至全天营业,那就很值得怀疑了。
很多老字号早点铺,半夜三点就开始准备、早上五点多就开始营业,七八点基本上就已经人满为患,稍微晚点去,就发现很多东西都卖光了。到九点半甚至十点,早点铺该收的已经收了,剩下的不是卖完就是开始打扫收拾,准备关门。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早点食材是每日现做的,卖完就没了,补货意味着要重新制作,而早点的特性决定了它的食材新鲜度要求极高,过了上午就不再适合售卖。例如很多网红在推荐天津早点的时候,例如这张照片:
2023年4月发的视频,看地上的影子已经接近中午了,这个时间还在排队,等进到早点铺里面基本上也快12点了。进去买到的“早点”也都成了“折罗”了,没吃头了。天津早点是一个手艺活,你别指望着半夜三点起来开始干活的师傅有在忙活了几个小时之后还有好的状态给你做出早点来。如果你能接受不是现做的,放凉了的,你干嘛来早点铺啊?天津人的习惯是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早点铺的,九点以后再去早点铺的在天津人眼里看就都是250了。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家早点铺中午还在卖包子,下午还能点锅巴菜,那这家店大概率就是批量化生产的流水线早点,失去了传统早点的精髓。
那么现在很多外地人的疑问来了,天津的早点到底好吃在哪里?要怎么吃?真的是排队2小时吃饭10分钟吗?
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进店到你真正吃到早点,如果不能在20分钟内把想吃到的东西集齐,那么这顿早点依旧不值得一吃。
原因是大部分早点铺的档口是分工极其明确的,一个早点铺的不同档口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很可能因为在一个档口排队时间过长导致你已经买到的东西变凉变绵失去应有的口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要正经的去吃早点,最好是约上朋友三五成群的去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可以分工合作在不同的档口将想吃的东西都一起买到的最优解方式。
拎着果子等豆浆,果子会迅速的失去刚刚炸好的酥脆口感,盛好了豆浆再去排队拿果子,得嘞,你回来的时候浆子碗上面都起皮了……
所以,进店先占地方,然后分头去将想吃的东西用最快速度买好才是正解。另外,天津早点一定要吃包子。
一笼新蒸好的包子才是天津早点的终极灵魂。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去定一笼屉包子,让师傅现蒸,在等蒸包子的时间档中迅速的将油条、豆浆、豆腐脑等一系列的吃食陆续搞定。
你吃一根果子,不抗饿,顶多是个配角;你喝豆浆,算是润口,依然是配角……但包子,一口下去,面皮柔软、汁水鲜美、肉馅香气浓郁,既填肚子,又让人吃得过瘾。在天津人的标准里,早点如果没有一笼包子,那就不算是完整的一餐,撑不起“早点”这个概念,最多就是吃了点东西垫吧垫吧,和“正经早点”是两回事。
这包子一定得“现蒸现吃”,最好是看着包包子的师傅从馅料到包子给你现包的,这里就还有一个天津早点的隐藏菜单了——可以多给点钱让师傅给你重新和馅。普通包子馅已经很不错了,但是那是一个标配。在正经的天津早点铺里面你是有权利要师傅给你重新和馅的,三鲜包子多加点虾仁、猪肉包子里多加点香油都是可以的。这是传统,从iN的爷爷辈去吃早点哪有不重新和馅的呢?
包子可以这样,不过云吞馅就不能重新和馅了,在云吞的档口正确的切口是“师傅受累,多来点冬菜”。这里外地粉丝就不明白了——嘛叫冬菜?
冬菜,用省流量的说法就是“大盐腌白菜梆子”,地道的天津调料。在云吞中没有冬菜就好比犹子们没有耶路撒冷。
天津做云饨的时候是一份云饨用一个小汤锅加热,你可以选飞一个鸡蛋或者卧一个鸡蛋,再不然可以飞一个卧一个,冬菜也在这个时候投入锅中。末了云吞煮熟放到大碗里,
你的鸡蛋和冬菜就都不会被别人占了便宜。冬菜这玩意重,在汤里面会沉底儿,但会随着你舀云吞的动作混进你的勺子里面。吸满汤汁的冬菜会被你不经意的在嘴里咬碎,那时候浓郁的香味会在你嘴里不期而遇的爆开。“多加点冬菜”其实就是增加这件事的概率,冬菜这玩意很怪,你如果单独的从汤里找出来放到嘴里嚼就没有了上面的乐趣。
你以为在早点摊吃完一碗云吞就是收工了吗?错,大错而特错!还得有碗豆腐脑!这碗豆腐脑可以在吃着半截下单让早点铺的服务员给你端上来。
端豆腐脑其实是早点铺里服务员不能拒绝的操作之一,别的东西你都可以自己端上桌,但豆腐脑可以让服务员送。
吃着半截早点,你可以让服务员过来跟服务员说要豆腐脑的,这样做无他,就是让你吃的时候豆腐脑是热的,而不会因为你吃早点的时间过长导致一碗豆腐脑的温度降低而失去风味。
而且,豆腐脑中并不一定只有豆腐,在天津有的地方是可以加海参的。这就得从各家早点铺里面的卤子配方来聊了。在天津的“老豆腐”序列中存在着一个外地人完全不理解的江湖,豆腐基本上各家都差不多,但卤子却完全不同有着绝对的高低贵贱之分,从花菜香菇木耳的素卤,到鸡汤、牛肉汤的荤卤、再到加虾干海参块的的三鲜卤应有尽有。不过,大多数天津的早点铺子里面却默契的绝口不提自己到底是什么卤。“好吃吗?好吃就再来呀,问这么多要干嘛?”这是大多数天津早点铺老板对自己卤子的态度。
顾客咋知道哪家卤子高级?你得多吃啊,吃几家还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吗?自己喜欢了,就常去吃呗——天津的早点铺老板的态度按照天津话来说就是“混不吝”了。不过这也正是天津特色之一。
所以豆腐脑里面有辽参,在天津属于基本操作,请勿觉得很六六六。
吃完走人,8点半到的早点铺、走的时候已经快10点,吃早点这事情,10分钟根本解决不了。因此知道为什么iN在标题里和大家说“现代人太忙,早餐只能补充碳水,根本就上升不到早点的层次”了吧?在天津,吃早点可是一件绝对的大事,真的马虎不得的。
对了,为什么没提外地网友们喜闻乐见的煎饼果子呢?那玩意是夜宵,正经天津人哪有在吃早点的时候吃那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