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集团第二款车型YU7正式现身工信部第39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引发关注。申报信息显示,YU7将推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三个版本,全系定位中大型纯电SUV,车身尺寸为4999/1996/1600mm,轴距达3000mm,延续了小米SU7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包括水滴大灯、光环尾灯等标志性元素。
动力配置上,双电机四驱版本搭载由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的峰值功率130kW(前)和235kW(后)电机,匹配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单电机后驱版则采用235kW电机,电池容量分别为96.3kWh和101.7kWh,CLTC工况下最高续航达820公里,最高车速240km/h,性能参数在同级车型中较为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YU7尾灯部分新增蓝色灯光设计,疑似为智能驾驶开启提示灯,与理想、小鹏等品牌的“小蓝灯”功能相似,暗示其智能驾驶能力或将进一步升级。结合小米SU7已搭载的Xiaomi Pilot系统及激光雷达硬件,YU7有望在智驾体验上实现突破。
回顾2024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以“黑马”姿态改写市场格局。自4月交付启动,SU7全年累计交付13.5万辆,12月单月销量突破2.58万辆,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为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仅次于比亚迪汉的车型。今年小米SU7将迎来最强性能版本,据雷军透露,小米SU7 Ultra将在2月27日上市。
2025年对小米汽车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YU7的定价策略成为关键——此前SU7以低于特斯拉Model 3约2万至3万元的定价抢占市场,而焕新款Model Y当前定价26万至30万元,业内普遍预测YU7或延续“高配低价”策略,起售价或定于25万至3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Model Y。与此同时,小鹏G7、极氪7X等自主品牌竞品同样瞄准25万至35万元SUV市场,小鹏G7更以“纯视觉智驾方案”为卖点,试图以差异化技术路线分食份额。
产能方面,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已提升至30万辆,二期工厂预计6月投产,为YU7上市提供支撑。但SU7截至2024年末仍有13.2万辆未交付订单,如何兼顾新旧车型产能分配将成为考验。此外,充电网络建设亟待加速,尽管小米已联合蔚来、理想等品牌共享超2.9万根充电桩,但自建超充站仅覆盖北上杭等少数城市,补能体系完善度仍落后于头部车企。对小米来说,YU7将是其完善产品布局,壮大销量规模的关键车型。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