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4-2025赛季WCBA全明星星锐挑战赛落幕,北区91:77击败南区,陈玉婕凭借18分10篮板8助攻5抢断的出色表现拿下星锐赛MVP。除她以外,还有拿到26分10篮板5助攻的唐子婷、拿到15分10篮板的霍俊彤,以及闵艳、耿梦君,她们5个都是“大学生球员”,年龄也都在25-26岁,比其他青训出身的星锐球员年长2-5岁,其中陈玉婕、唐子婷2021-2022赛季就随大学生联队征战过WCBA,严格来说已经是四年级球员。如此这般,其他星锐球员自然很难有发挥的空间。
“26岁星锐”的现象,与她们在CUBAL效力年限太长有关,CBA这种情况也很普遍。由此也就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优秀的大学生球员有没有必要在CUBAL打满5年?
从大学生球队的视角看,自然是希望球员为本队效力时间越久越好,越久便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无论是招生阶段还是培养阶段,资源已经实打实地砸进去,自然想要更多“回报”,这是人性使然。
但这只是球队的“小账”,还有一本“大账”,叫做育人。
CUBAL存在比WCBA更严重的“贫富分化”,天赋球员富集在为数不多的十来所强校,而基层赛、分区赛、全国赛的赛制,也导致一年到头打不了几场有锻炼价值的比赛。再加上大学无论是教练、保障人员、训练时长都无法与职业队相提并论。对于CUBAL的顶级球员来说,在CUBAL打得越久就越荒废天赋。
因此,提前进入WCBA,对于大学生球员的长远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大有裨益。大学理论上也应该尊重这一选择,毕竟大学不应该把成绩放在第一位,那太功利主义。在更高层面,让大学生球员在大学荒废天赋,最终也会影响整个女子篮球的人才储备,进而影响国家队选材和成绩。
若想解决“26岁星锐”的问题,需要WCBA球队和CUBAL球队抛弃门户之见,共同团结在“为国育才”的旗帜之下,让人才自由地在两个联赛流通。WCBA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水和发展空间,而CUBAL需要为这类运动员设置弹性学制,不因队员退队而在学业上予以区别对待。当然,为了教育公平,细节上可以完善,大方向如上所述是没问题的。
唯其如此,女篮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用,减少人才的浪费。